解读就业压力之谜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中科荣膺公益中国 http://baidianfeng.39.net/a_cjzz/180416/6169871.html
长期看,我国面临的不是就业压力,而是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数量减少、价格上升和经济停滞。因此要防患于未然:一要充分认识人口对经济增长的决定性作用,多生育。中国一定要深刻吸取发达国家的教训,及早认识老龄化的巨大危害,要认识到人力资本和科技进步远不足以弥补人口的下降,要认识到老龄化虽然是慢变量但有加速发展、难以挽回的特点,要认识到创新的源泉只能来自于青年人。二是要将经济增长由报酬递减的领域转移到报酬递增的领域。报酬递增意味着产出增加要多于投入增加,这是美国等持续增长的秘诀,也是我国在人口老龄化、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大背景下的应对之道。三是鼓励国内不同地区雁型模式发展。对于中西部多数地区,储蓄和资本积累,既是增长的主要来源,也仍有投资的空间。因此,不要盲目和一味排斥投资,要深刻认识到:产能过剩是结构性的,随着经济发展会发生变化;消费永远不是增长的源泉;我国储蓄率的下降已经并将继续超出我们的想象。要看到,即便美国第三产业如此发达,依然在招商引资,期盼制造业回归。——陈浩高宏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所在单位)”解读“就业压力”之谜文

陈浩高宏近年来,我国经济正增长,但劳动力负增长,存在“就业压力”之谜。对此,我们研究发现:就业压力上升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方式由劳动投入转向资本积累、由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导致经济增长拉动就业的效果持续下降。分结构看,主要是一、二产业拉动就业效果下降,第三产业拉动能力虽有上升,但仍不足以弥补一、二产业的下降。同时,劳动市场的变化也导致就业压力上升。从供给看: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小镇青年流向大城市、老人和妇女劳动参与率上升,增加了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就业压力;从需求看:三期叠加,经济结构和市场需求转换加快,小微和民营企业弱化等都减弱了劳动力需求;从市场结构看,劳动保护加强、劳动市场不完善也导致失业增加。未来较长一段时间,我国经济增长拉动就业的能力仍将持续下降。主要是: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将继续下滑;以资本代替劳动、以创新驱动代替要素投入,仍然是经济发展的趋势;而发达国家的经验也表明,就业弹性趋降是普遍现象。为解决就业压力,短期内应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68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0520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