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破基层干部担当作为的现实困境人民
进入新发展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极大地考验着广大基层干部的适应能力。据《国家治理》周刊发布的“当前基层干部干事创业动力及其影响因素”调查报告:少数基层干部出现的“躺平心态”“佛系心态”“玻璃心态”“投机心态”,是影响当前改革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四种主要消极心态。
*的决策能不能落实,关键就看基层干部。如何打破基层干部担当作为的现实困境,充分调动和激发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一起来看今天的文章。
来源
《国家治理》周刊及人民论坛网(rmltwz)
转载请注明来源
基层干部担当作为的实然困境
主动意识和能力素质不足,无法适应新时代担当作为新的要求。当前部分基层干部无论是担当作为的主动性还是专业知识能力素质,距离高素质、专业化的要求都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明显的“本领恐慌”,具体表现为思想上不想担当,能力上难以作为。究其原因有以下方面:一是部分基层干部的*性修养不够,群众意识淡化,担当动机和担当意识都不足,忘记了身上肩负的使命和责任;二是少数基层干部主动学习和自我提升的意识不强,工作中缺乏主动性与创造性,甚至个别干部仍存在“干不干都一样”的惰性思维;三是部分基层干部知识储备不足、观念老化,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难以适应,面对新任务和新要求束手无策,只能原地踏步。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部分基层干部遇到矛盾绕着走、面对人民群众的诉求敷衍推诿,不主动作为。
基层工作压力突出,制约了担当作为的主观动机和行为意愿。“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工作内容繁多、涉及面复杂,在工作环境千变万化、群众需求“千姿百态”以及*绩考核机制有待完善的情况下,往往容易出现“多做多错、少做少错”现象,由此一些基层干部不愿意冒险挑战有难度的任务或新事物,生怕因“积极”而招来问责。同时,在一些地方基层干部面临的考核、检查等压力较大,甚至是不堪重负。有基层干部表示:“采集和录入的信息重复现象严重,且不同部门之间不互通,工作时间很大一部分都用来填表了。”在这样的环境下,许多基层干部不得不成为“5+2”“白+黑”的“超长待机”,根本没有其他精力思考如何以高标准履职尽责、如何创造性解决问题、如何及时学习补充知识,严重磨灭了基层干部担当作为的热情和信心。
容错纠错机制不健全,面对问责机制和社会舆论压力,部分基层干部害怕担当作为。问责机制建立的初衷是保证各项工作有效落实,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不断“变形加码”甚至“一刀切”,使得基层干部形成了“不干事就不出事”的心理,以问责为借口习惯性避责。另一方面,社会舆论环境使得基层干部不敢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担当作为意味着勇于挑战困难,勇于啃别人啃不下的硬骨头,但与此同时出现工作失误的风险相对增加。此外,当前社会舆论对干部要求很高,干部一旦出现工作失误,在互联网的放大效应下,极易形成负面舆情,再加上“信访维稳”一票否决制、“零上访”的工作绩效评价标准等要求,部分基层干部一改以往“进攻邀功”的形象,而转向“防守诿过”保平安。
当前全国各地出台容错纠错*策文件余份,但从*策内容看,存在容错内容宽泛、容错标准模糊、解释和自由裁量空间较大、容错边界和容错尺度难以把握等问题。这使得容错免责机制变成了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为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把基层干部干事的“大包袱”变成干事的“护身符”,也有可能被个别腐败分子利用,成为“为官不为”的“挡箭牌”。有基层干部表示,“高层领导犯错误可以受处分,基层干部犯错就要丢饭碗”。这使得基层干部对容错纠错机制缺乏应有的信任,担心“秋后算账”、事后追责,干事创业积极性难以得到有效保护。
基层干部担当作为激励保护的应对之策
营造良好的内外部氛围,为基层干部减压减负。首先,要持续深入推进基层减负工作,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对于可能会增加基层干部额外负担、消耗基层干部资源和精力的繁文缛节及时调整和修正,定期审视现有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机制,认真评估现有规章程序的必要性,简化基层干部的服务流程,切实为服务者和服务对象共同减负。其次,要规范管理基层会议,尽可能减少会议频率、缩短会议的时间、缩小会议规模,适当运用现场会、专题会视频会等形式,减少“要么在开会,要么在开会路上”“休息式开会”等情况的发生。 ,营造良好的社会容错氛围。要充分利用*府网站、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2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