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莞事论坛rdquo第五
12月4日,“莞事论坛”第五期在东莞市民服务中心举办。本次论坛以“治污攻坚全民参与”为主题,聚焦蓝天、碧水、固废三大环保攻坚战,广泛集中民智、听取民意。
东莞市副市长万卓培,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研究院院长邵敏,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副总工程师曾凡棠,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张明杨,东莞市府办二级调研员冯彬,东莞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蒋亚*等领导和嘉宾出席论坛。
东莞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务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水污染治理现场指挥部等相关单位,重点企业代表,网民代表和媒体代表等参加论坛,就生态环境保护展开热烈讨论。
碧水攻坚:
污水治理工程总投入亿元
东莞市副市长万卓培表示,东莞治水之难可以概括为“四多一高”:人多,常住人口多万;企业多,据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统计,东莞工业企业数多达个,另有36万个经营场所,万个市场主体;河涌多,全市共有条河涌;车辆多,东莞市车辆保有量万辆,位居全省第二,每天过境车辆约60万驾次。“一高”是指“开发强度高”:目前东莞土地开发强度已达48.5%,逼近生态极限。
年11月全面打响水污染治理攻坚战以来,东莞实施“五大组合拳”加“三大保障措施”。
其中,五大组合拳包括实现全市污水管网“一系统、一张网”管理格局;破除以往“镇街各自为*、职能部门单打独斗”的污染防治攻坚局面;建立并完善市级-流域-镇级指挥体系;以大兵团作战方式开展茅洲河、石马河、东引运河、东江下游片区4大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全市污水治理工程项目数超过个,项目总概算约亿元。
在落实三大保障措施中,全市贯彻落实环保执法,截至今年10月底,共查处环境违法案件宗,罚款12.3亿元;创新成立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执行力督导工作组,问责相关责任人员人次;创新出台有奖举报新*,获生态环境部肯定和推广。
现场互动一、网友提问:市内还有一些河涌仍存在黑臭现象,有进一步的解决方案吗?
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蒋亚*:22条黑臭水体整治“初见成效”
在年年底,东莞建成区22条黑臭水体整治达到“初见成效”,今年围绕“长制久清”目标,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其中,完成建成区黑臭水体汇水范围截污管网建设.17km,完成22条黑臭水体明渠段、暗渠段及影响水体干流水质的支涌共清淤38万多吨,16条河涌开展景观配套工程。
市水务局副局长朱志光:年完成剩余河涌整治任务
在、两年完成污染河涌治理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对还需整治的条污染河涌,今年内确保完成治理不少于条。
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有条河涌完成整治,条河涌正在施工,条河涌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年计划完成剩余河涌整治任务。
二、网友提问:东莞这几年大力推进污水管网建设,对生活和出行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样的状况将持续到什么时候?
市水污染治理现场指挥部现场执行副指挥李裕成:大规模管网建设工程将于年底前结束
自年打响治水攻坚战以来,全市规划新建污水管网1.23万公里。截至目前已建成1.1万公里,年初全市将建成污水管网达到1.35万公里。管网工程是河涌水质改善,老百姓生活环境改善的必须工程,大规模的管网建设工程即将于年底前结束,尽早还居民一个安逸舒适的居住环境。
专家建言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副总工程师曾凡棠:提升治水成效,实现长治久清
东莞治水曾经是全省最硬的骨头之一,经过多年努力,污染治理取得显著成效,今年大考国考断面水质达标已基本没有悬念。这个成效是初步的、阶段性的、不稳固的,与长治久清还有很大差距。
接下来,建议加强截污管网提质增效和扩产增能,坚决消灭污水直排、管网溢流和黑臭水体;提高雨季面源调蓄处理能力;严控企业排污,加强污染企业集中入园统一监管;增加生态流量恢复水生态平衡,实现“有河有水、有草有鱼、人水和谐”;加强统筹协调形成治污合力,使重点工程的推进更畅顺、投入更保障、效果更显著。
人大代表陈*:切实保障饮用水安全
今年1-11月,东莞两个市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东江南支流和中堂水道水质均值达Ⅱ类,达到饮用标准,水质优良。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的基础上,东莞开展保护区内环境问题整治工作,截至目前,排查出的个乡镇级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违法问题已完成整改。
全市90%供水总量取自东江,水源结构单一。因此,防范东莞内河排洪对东江水源污染,保障饮用水安全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保卫蓝天:
空气质量达标并挤进全国重点城市前20名
32个街镇获得“绿牌”,2个镇街获得“*牌”。其中,“绿牌”代表空气质量优,“*牌”代表空气质量良好。从蓝天保卫战信息化平台中调取的一张实时数据分布图可以看出,4日上午10时左右,东莞各镇街(园区)空气质量均处于优良状态。
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蒋亚*介绍,自年起,东莞市全面组织开展打赢蓝天保卫战,通过调结构、开展重点行业治理等措施推动大气治理。
一方面,从产业、能源、交通运输三方面进行结构调整,大力排查整治“散乱污”企业家;推动煤电机组落后产能淘汰,-年共实现压减煤炭万吨,预计今年实现压减万吨;并于去年年底全面实现公交车纯电动化。
另一方面,针对汽修行业、工业企业开展系列专项治理,组织专家团队对VOCs企业入厂帮扶,三年来共完成VOCs企业整治家。同时,进一步提高燃气电厂、垃圾焚烧发电厂氮氧化物排放标准,完成24台垃圾焚烧炉氮氧化物治理设施升级。
今年1-10月,东莞市空气质量在全国个重点城市中排名前20位,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创下近年来 记录水平。
现场互动一、记者提问:目前,东莞大气治理的短板是什么?应当如何改进?
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麦耀钦:加强VOCs和氮氧化物协同控制,解决臭氧治理短板
今年1-10月,东莞包括臭氧在内各项指标已实现达标,PM2.5浓度下降至22微克/立方米,但臭氧问题仍旧是治理工作的短板。
臭氧主要由其前提物VOCs和氮氧化物生成,需要大力推进VOCs源头替代,实施VOCs治理第三方管家服务。同时,推进机动车机构调整,持续推进燃煤自备电厂煤改气、中堂热电联产等重点工程,提高工地扬尘监管效能。
二、现场提问:建筑工地扬尘是城市可吸入污染物来源之一,市住建局主要采用什么手段控制工地扬尘,效果怎么样?
市住建局副局长刘美雄:加强在线监测,落实扬尘治理
自以来,市住建局按照“源头把关、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的工作思路,主要从加强建筑工地扬尘管理、推进建筑工地泥头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管理、加强预拌混凝土(砂浆)企业扬尘管控等方面开展工地扬尘防控工作。
至今,市住建局共出动执法人次人次,检查各类工地个次,对11个扬尘防控工作差且情节较为严重的工地实施行*处罚。
接下来,除了开展联合督查,继续督促企业落实施工扬尘防控措施外,将积极推进扬尘在线监测工作,把扬尘在线监测系统作为扬尘管控新手段,采用分级告警机制有效抑制工地扬尘。
专家建言市*协委员赫喜华:引入市场化力量加强监管治理,实现 高质量治理
深化大气治理,需要加快VOCs治理第三方管家服务平台的建设,引入市场的力量进行市场化监管和治理。一方面,重点培育有竞争力的本土环保龙头企业,促进环保产业与制造业形成链条;另一方面,加快与产学研机构的合作,孵化培育环保企业,实现 高质量的治理。
大气治理专家、环境与气候研究院院长邵敏:完善市场准入机制,加强源头治理
着力推进各项长效减排措施,切实减少臭氧生成的前体物即VOCs和NOx。既要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广新能源汽车及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同时,逐渐淘汰“散乱污”等污染排放量大且治理不规范的工业企业,建立大气污染排放黑名单并实行污染治理准入制,从制度层面建立起一套切实可行的企业污染排放管理办法。
固废管理:
以“无废城市”建设为契机,构建城市发展新模式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时期,危险废物处置需求也随之提升。
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蒋亚*表示,近年来,东莞大力加强危废处理能力建设,基本满足危险废物处理需求。
其中,建有1家医疗废物处理中心,处理规模为30吨/天,并设有多吨的贮存仓,用作应急暂存,实现全市34个镇街(园区)医疗废物的统一集中无害化处置。
年以来,东莞市建成东南部卫生填埋场一期项目,新增飞灰填埋处理能力82.5万吨;建成东莞中普危废处置项目、东莞市伟基再生资源集中处理中心有限公司项目、虎门港危险废物处理中心项目、东莞市银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兴尚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及4个废机油收集中转单位,新增危废收集利用处置能力34.11万吨/年,总能力提升至54.2万吨/年(包括飞灰填埋能力)。
此外,海心沙资源综合利用中心正积极推进建设中,预计明年7月全部建成(29.83万吨/年)。
现场互动一、记者提问:如何理解“无废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改善有何帮助?
东莞市副市长万卓培:引导社会减少固废产生
“无废城市”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 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 的城市发展模式。
推动“无废城市”建设,可以引导全社会减少固体废物产生,整体提升东莞市固体废物管理水平,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二、现场提问:在工业、农业、日常生活等方面,各相关部门如何落实“无废城市”建设?
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柱梁:完善工业固废污染防治管理体系
年,东莞已完成一般工业固废和危险废物摸底核查,并在此基础上启动《东莞市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编制,全面优化完善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管理体系。
同时,通过加强固体废物管理能力建设,推进建设市级固体废物信息管理平台,持续推进申报登记和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加大固体废物环境监管执法力度,维护生态环境安全。
市农业局副局长钟镇威:推行农业绿色生产
在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方面,年,东莞深入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全市农用化肥(折纯)、农药使用量分别同比减少吨、22吨,实现零增长。
在农业废弃物全量利用方面,-年,全市主要农作物秸秆产生量约0.99万吨,通过直接还田、覆盖还田等方式综合利用0.94万吨,利用率为95%。
市城管局副局长叶志锋:推动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
今年5月,东莞出台《东莞市生活垃圾分类三年行动方案(-年)》,大力推进“3+3”“1+1”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推动推进源头减量及资源化利用。
一方面,加强宣传工作,呼吁市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和源头减量。今年5月以来,各镇街(园区)累计开展场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另一方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体系建设。年,实现可回收物回收量高达万吨;建成全省首家有害垃圾收贮分拣中心;推进各镇街(园区)开展厨余垃圾就地处理设备建设,对厨余垃圾进行资源化利用。其中,麻涌餐厨垃圾处理厂日处理量吨。
专家建言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张明杨:构建东莞特色城市发展新模式
东莞固体废物产生量大、种类多,建议以“无废城市”建设为契机,构建具有东莞特色的城市发展新模式。
具体而言,着力解决当前固体废物产生量大、利用不畅、非法转移倾倒、处置设施选址难等突出问题,系统解决全市固废污染防治难题,整体推进工业、农业和生活领域固体废物的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和精细化管理,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工作展望:
实现蓝天常在、碧水长流
东莞市副市长万卓培表示,接下来东莞将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持续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让蓝天常在,碧水长流。
水污染防治方面,聚焦国考断面水质达标,重点做好七方面工作:高标准谋划“十四五”全市水环境保护发展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实现污水管网封闭运行;计划年底完成12项污水处理厂新扩建工程,新增处理规模71万吨/日;力争十四五末全市基本完成源头雨污分流改造工作;推进污水处理系统提质增效;年底前完成全市造纸、金属表面处理、零散工业废水等行业和全市环保专业基地整治;持续抓好污染河涌综合整治、万里碧道建设、河长制和美丽河湖创建等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作。
大气污染防治方面,臭氧污染问题突出,成为影响东莞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东莞将持续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优化调整;深化工业锅炉炉窑、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加大对重点区域VOCs无组织排放监管力度;加大成品油监管力度,加强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达标排放监管等,让蓝天常在、空气常新。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方面,将重点打造“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同时,推进信息化和第三方支持体系建立,推进工业固体废物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固体废物执法监管力度。
主管:东莞市生态环境局
主办:东莞市环保宣传教育中心
来源:南方+
推荐阅读●严查违法排污,力保石马河水质稳定达标
●塘厦对62家重点涉VOCs排放企业进行专项执法检查
●生态环境局主要领导出庭应诉行*诉讼案件
●蓝天保卫战百日冲刺行动典型案例:逃避监管,严惩不贷
●重拳出击,35家涉气违法企业被查处!
●全面规范管理,严厉打击固废违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