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虚构论坛实录你喜欢一件事,把你的生命

非虚构文学诚实地记录、呈现当下的时代,使全民写作成为可能。行业内不少机构和个人也就非虚构文学的可能性做了深度探索。本次大会邀请到12位国内知名的非虚构创作者及写作平台、出版机构、影视公司的负责人进行圆桌研讨。嘉宾们就非虚构写作、非虚构出版、非虚构影视改编三大领域作了发言,提出了问题,也指明了未来的出路。圆桌讨论:中国非虚构的前景和写作可能左起依次为:赵涵漠、袁凌、曾鸣、林珊珊分享嘉宾:故事硬核创始人林珊珊(主持)、GQ杂志副主编曾鸣、《人物》执行主编赵涵漠、真实故事计划总主笔袁凌林珊珊:谢谢真实故事计划邀请。狭义的非虚构,它是欧美六十年代兴起的长篇深度的新闻写作;广义的非虚构,它可以包括小说、特稿、游记甚至传记,不知道在座的各位老师怎么理解非虚构这个概念?袁凌:我说过,非虚构是种精神。今天来的媒体人很多,媒体圈可能还认为非虚构是以特稿为主,它的主要来源是编辑部,但实际上真实故事计划已经摆脱了这种模式。我和作家、评论家接触的时候,他们的很多观念特别有意思,比如梁鸿,她最近写了一个非虚构的文学评论,她问,非虚构到底是会昙花一现,还是越来越坚挺?在里面,她提到我的两本书,也提到了魏玲的《大兴安岭杀人事件》,她提到,非虚构里有特稿,也有其他具有深度的作品,甚至主流文学的散文也可以是非虚构。当下的非虚构确实有困难,环境里的天花板一天天压下来。但是,也有机遇,像国外的非虚构是卡死的,比如法国历史学家伊凡·雅布隆卡写了《Latitia或人类尽头》,内容是一个法国女孩被奸杀的故事,我和作者对话过,在国外非虚构还是很狭义的,它是典型的大事件,具有社会意义,再加上文学手法,事实本身再加上文学性。这个东西传到中国不见了,但是也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有人觉得非虚构这个篮子里装的东西太多了,但是这说明我们有更多的机遇。林珊珊:袁老师是以作家的身份在进行非虚构创作。但是,赵涵漠和曾鸣是在传统媒体中一直推进特稿的,你们对非虚构的理解会不会有不一样的地方?赵涵漠:今天说到非虚构这个概念,在媒体圈是一个非常流行的概念,比如特稿,但是非虚构在文学圈已经有很多前辈在践行这件事了,比如作家林白,我读大学的时候,她已经开始调查底层妇女的生存状况,并且《妇女闲聊录》面世了。非虚构这个概念,是一直在扩大的,到现在的真实故事计划这种新媒体,我觉得,当下的非虚构是在赋权,让每个人都可以写作,让每个人可以被大众阅读。但是我们也遇到一个问题,我会觉得,大家接受的学院派的教育不够,不止是接受新闻学院的教育,而是媒体机构对新人的培养。我去很多高校做过面向学生的讲座,也在做知识付费的时候和很多普通人对话,像雷磊讲的,如何赋予日常生活意义,我觉得这方面,还需要更多努力。曾鸣:场上只有袁老师是作家。我很同意赵涵漠的观点,我不认为非虚构是用时代划分的。而且从写作技巧和水平来说,我不觉得现在是到了天花板的时候,我自己是做编辑的,我会觉得我们现在的水准,对于我们想达到的那个水平来说,我们还处在小学生的水平。我不确定学校是不是缺少这一块,但我觉得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年10月份,我在北京出差,在一个酒店里待了一个月,当时我和雷磊是同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713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0520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