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梦影,一个300年前的人搭建的朋

中科技术让白癜风患者早绽笑容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181226/6745010.html
《幽梦影》原版长这样:大字是作者张潮的随感,小字是朋友们的评语。乍一看,有正文有旁注、眉批什么的似乎和普通的古籍差不多,实际上差别可不小。差别一:古时候做学问用的典籍才采用这种形式。比如《说文解字》、《〈诗经〉集注》等。加注是为了便于研究学问。朱熹《〈诗经〉集注》而《幽梦影》是康熙时代的“时文”,内容就是风花雪月、才子佳人,用以发个小感悟,抖个“小机灵”什么的。加这个注,目的是为了朋友们的互动、交流。这和现代网络社交软件的“交友机制”是相同的。差别二:在《幽梦影》之前,晚明清初编辑的《十六家小品》等书,也有编者的点评——那是一种类似现代“编者推介”之类的评语——看看现代书籍腰封上的内容就明白了。而一次组织多人的点评阵容,评语字数和条数远远超出原文(《幽》原文条,评语多达条),始于《幽梦影》。且同晚明的点评多倾向于文本本身不同,《幽》的评语内容庞杂,灵活多样。有些评论是针对张潮原文,有的则是对评论的评论,像网上冲浪一样,已经脱离了原文。因为这种作者与读者的灵活互动自《幽梦影》始。所以有清一代有人称之为“创格”。悦华曾见过一本现代作者的“帖子集”,他把在论坛上和网友的互动结集出版了,那个形式特别像《幽梦影》,规模也远超《幽梦影》,但那种名家荟萃,文采风流已看不到了。所以,《幽梦影》是一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书。悦华突发奇想,如果把《幽梦影》改头换面,换成论坛贴吧、圈与群的形式该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从《幽梦影》中找几则有人气的,改一改。只改一个某群样式的吧:如果张潮活到现在,一定会感到无比幸福——居然有此工具,使天南海北的知己同好即时声息相应!要知道年前,他为了实现“令读者如入真长座中,与诸客周旋,聆其馨欬”的想法,这本书编了有15年之久。为了获取朋友们这些珍贵的留言,书稿(书籍)通过驿马在江南江北传递,然后又在各个朋友手中辗转。因为时间拖得太长,他的很多老友甚至至死都没看到此书的全貌。还有一次,张潮托朋友袁中江带书去京城,希望“首都圈”的名流朋友能在书上留下只言片语,这个影响就大了去了。不想,事还没办,老友袁中江就病逝于京城……孔尚任也是张潮在北京的朋友年前,一个明朝人想通过一本书搭建一个朋友圈,这是多么超前又多么困难!年后的我们,再捧读《幽梦影》时,应该有很多感喟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712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0520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