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中哲的时候,我们谈些什么上海交大
当我们在谈哲学的时候,我们谈的是西方意义上的哲学吗?那么,当我们谈中国哲学的时候,我们又在谈些什么?中国有哲学吗?中国哲学何以可能?众所周知,哲学(philosophy)这个词是个舶来品,那么如何使中国哲学在理论上成立呢,我们需要一个好的解释架构,去融合各家学说,能够使其在各自理论中得以圆通,互不矛盾和冲突,和谐相处哈。在这一点上,杜保瑞教授已经花了毕生心力,整理出一套较为完备的四方架构来应对中国哲学史上的种种问题,在8月26日“国学经典与中国哲学”研讨会的主题演讲中也提到了核心要点。那么,我们不禁要追问,在谈到中国哲学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谈哪些内容呢?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和国学教育研究中心策划的首届研究生“国学经典与中国哲学”研讨会于8月25-26日在线上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一共选取全国各大高校28位研究生的论文参与发表,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系主任陈嘉明做第一场的演讲,主题为“知识论与中国哲学”,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人文学院国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杜保瑞做第二场的演讲,主题为“方法论与中国哲学”。本次研讨会有七场分论坛,儒家哲学专题四场,道教哲学专题一场,佛教哲学专题一场,中国哲学方法论专题一场,每场专题各自邀请了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论文点评,分别是:山东大学哲学系王新春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哲学系武云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哲学系刘妮教授、台湾东海大学哲学系蔡家和教授、浙江大学哲学系何善蒙教授、以及山东大学哲学系陈坚教授。首先,本次论坛由主持人王国庆简单介绍了举办此次会议的初衷、主题和意义。为协助中国哲学领域青年硕博士研究生提升学术能力,并展开中国哲学研究的新视角,推动中国哲学的发展而筹备,会议主题是面向中国哲学的前沿问题,重视问题意识和研究方法,深入中国哲学经典文本,准确诠释并从而构建中国哲学研究的新范式。杜保瑞教授开幕发言表示:“让学院里面做专业研究的人感受到社会知识力量的呼应,也让我们感受到我们做的研究是有发展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这也是我办研讨会很重要的一个目标。我可以心有余力做更多国家教育的推广工作,社会的推广与学院学术专业领域研究做一个结合,每年办一次这样的会议,也是上海交大为国学推动尽一份心力。”随后,陈嘉明教授做了一个小时的主题演讲——“知识论与中国哲学”。提到他主要是做的西方知识论方面的工作,何谓知识论?近代英国哲学家洛克说:“研究知识的来源、确定性和范围。”求真是由知识论与逻辑学承担的。确定性是休谟的挑战,对因果关系的挑战,认为经验取决于归纳,可是黑天鹅的情况无法避免。范围方面涉及到认识有没有边界,因为超出可观察的范围等。本讲座针对李约瑟难题与冯友兰的断言展开,同时与西方的“知识”概念相对照的概念分析,西方“知识”的三要素:真、信念、确证。相对应的中国哲学意义上的“真”是真诚的意思,参见朱熹《中庸章句》中的“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和程颐的“真近成”,是道德、行为范畴意义上的,而不是知识论意义上的。“信”——孟子曰“诚实、守信”。“确证”概念的缺失。思想方式上缺乏一种批判性的的思维。杜保瑞教授回应陈老师本次演讲:是不是我们可以把中哲放在文史哲领域谈,而不是放在西方哲学领域谈,那如何在理论上回应陈老师这些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
上一篇文章: 新媒体大数据在线课堂第三讲全媒体时代的 下一篇文章: 这届年轻人,到底在消费什么人民论坛
其次,是第一位学员刘秀霞发表题为“《周易》中的女性角色智慧探究”的演讲,王新春教授认真、细致地点评道:本篇论文透过五个卦作了一个系统的梳理,这是一个新的视角,给人以启发,过去研究的相对薄弱,本篇着眼于周易古今的诠释,借助于依据卦象来命名卦,来系诸卦爻辞。
周易内涵的女性角色智慧既有周易古今的,又有易传的,以及历代易学的诠释,而不是周易或易传之后。这次是借鉴了易传乃至易传之前相关的卦象的诠释,卦象是本文依据的支点,周易古今卦象的阐释是从《左传》等反映“春秋一说”才有明确的卦象的阐释,然后是易传系统和后世易学系统的阐述。
杜老师总结点评亦做了回应:王新春老师提到的卦象取得卦名,依然是后人的解读,在《左传》中提出来,获得的卦名思路是什么,然后才有了爻辞。本篇文章是从家人角色而形成的卦,从卦名女性的思路来建议写的。
接下来是廖春阳同学发表的论文,题为“魅与不魅:朱子祭祀思想中的鬼神观”。王新春教授点评道:这是以朱子理学家的眼光来理解的一篇文章,是理性主义的,而不是神秘主义的鬼神观,不是以人格神的角度理解鬼神,而是气的流转的解读来理解的鬼神,从而来落实到祭祀活动中。建议春阳同学在已有的基础上,再拓宽相关的见解。杜老师总结点评道:我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张载是以概念意义的认识去取消民俗经验意义上的鬼神认知,而朱熹没有否定鬼神存在的立场,但他不是迷信,他的气化论给了魂。文中提到“到底是在祭祀什么呢?”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是祭祀人格神呢,还是气化的?实际上,祭祀天地就是祭的天地的功能,祭祀社稷之神就是祭的国家存在的目的和君王的角色扮演的功能,祭祀圣贤就是祭圣贤的思想、理论、人格和精神的传承。这就是朱熹面对鬼神合理化的解释。但不否定从道教的角度去解读鬼神的存在等,重点是:各家学派的问题意识、方法、领域、世界观不同,不要用儒家去否定道家,其他同此理,就像川菜不要否定粤菜,粤菜不要否定浙菜等等。8.25号下午场也是精彩纷呈,武云教授点评史大丰老师的论文“由出土文献看儒墨战国时期的交融”,提出:儒家或墨家哪个占主导,去引导另一家?如果更锐化一下论题,能发表的成果这样细化会更好,回应反交融说也是很有意义的。杜老师回应道:儒墨能否融通是原初先秦孔孟与墨子的为要,不是后来的评文。指出了参考的要点。龙吟同学的论文:墨子、孟子“非攻”思想对比研究。武云老师点评:有新意,是一个切实可行的论题,破折号后面的可能不需要放一起,开篇很好。儒墨可作互补,文中评论提出问题,分析墨家“非攻”三个层面,它们是有内在的一致性,不是独立存在的。关于“无意故不杀人”讲了一个小故事,建议多参考文献,包括国外的一些文献,私下讨论具体文本。杜老师总结点评道:墨子的“非攻”的定义是在什么意义下的清楚化之后,孟子肯定不会反对,不是侵略意义上的攻伐,而是赏善惩恶意义上的。赵珊同学论文题为:知“命限”而“立命”——《孟子》“命论”的天人超越之道探析,得到了武云老师的认可:论题不错,这篇文章逻辑顺畅、圆融,行文流畅,但是写哲学文章,有的时候是因为没有介入别人不同的意见,并加以分析和回应导致的。杜老师总结点评道:写作布局上,阅读起来有点辛苦,眉目不是很清晰,一开始没有好好处理文本。总体来说,老师们对本篇文章评价还是比较高的。杨永涛同学的论文:《日讲书经解义·洪范》对《尚书》经筵治政思想的诠解,杜老师与武云老师的点评一致,肯定了本篇文章的价值,同时提出了一个相近的建议:本文引文很多,但是讨论相对较少,所以在这方面可以再改进一下。8月26日上午,杜保瑞教授作的主题为“方法论与中国哲学”的演讲,让同学们都获益匪浅,北大教授赵延风老师说虽然听过几遍,但依然还是觉得需要把杜老师本次演讲的内容转化为文字形式记录下来,温故知新。
杜老师具体而又清晰地阐述了其核心观点,为了使中国哲学在方法论、理论上合理,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理论结构可使哲学化地建立?要有知识论的反思,并且深入中国哲学文本的研读,让儒、释、道各家理论被清晰地建构起来,知道各自根本上在问什么问题。
演讲中提出中国哲学真理观问题:系统性、检证性、适用性、选择性。系统性的四方架构包括:宇宙论、本体论、功夫论、境界论。还有检证性的四大对象以及适用性的六爻架构等等。
同学们的发表都各自精彩,篇幅所限不一一陈述啦,大家可移步视频回放哦!闭幕式上,蔡家和教授建议再邀请一些青年学者,多多在这里学习,谢谢杜老师团队的辛苦付出!王永浩同学提到:我这次把之前学习的笔记整理成论文,得到杜老师的肯定很开心,希望自己以后好好学习这套方法论,建立文本研读的基础,再次感谢老师给予发表和学习交流的机会,感谢老师的点评,最后引用一句话作为总结:“操之在我,成之在天,本本分分,踏踏实实。”王静同学说:很荣幸参加此次会议,与全国各大高校学生进行学术交流,明白了许多不足之处,收获良多,不仅在学术上,还在老师们对中哲的使命感与担当意识上,期待后面有机会线下交流。王素梅同学感叹道:我是台湾唯一的同学,希望更多台湾的同学来参加,杜老师在中哲研究下了很大功夫,有个很好的研究模式,感动于大家的认真准备和点评,代表台湾向各位老师、同学致意,非常谢谢大家!范蠡同学说道:感谢给发言的机会,想给本次会议下个标题——“本次会议奏响了儒释道研究和方法论研究的交响曲”,从以下三方面总结发言:感谢给发言的机会。自己作为法律人,是非常需要思想的,其实我写哲学论文的数量已经远多于法学论文了,感谢杜老师提供机会、创造成长空间,我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6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