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大数据在线课堂第三讲全媒体时代的

公益慈善北京中科在行动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181017/6587169.html

  5月31日,由蜜度信息联合政务新媒体学院主办的“新媒体大数据在线课堂”第三期分享会如期举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周葆华以《全媒体时代的舆论:理念与方法》为主题进行了分享,以下为本次在线课堂的笔记:

一、舆论的基本概念

  舆论在国际上的表达为PublicOpinion,即公众的意见表达结果与过程。而在中文环境下,则包含以下三个相关但有差异的概念:

1.舆论:指公众对于公共议题、事件或人物的意见表达过程及其结果。

2.舆情:中国场景下的特定概念,   在新传播形态下,舆论是高度媒介化的,无法离开媒介存在,舆论的组织、动员、扩散、回应都经由媒介,因此对舆论的理解不能离开对媒介的理解。

1.四全媒体

  全员媒体:不但每个人都是传播者,而且包括人和机器(如摄像头)。如社会机构媒体(政务、企业新媒体)、个人化媒体(个人或小团的自媒体)、平台媒体(百度、微博、   全程媒体:具有高度开放性、持续性,整个舆论过程是可见的,无时不在、无地不在。从“两报一刊”到“两微一端”,媒体之间会产生共鸣、共振与合音。舆论载体从门户网站到社区论坛再到移动智能,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舆论表达载体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门户网站:影响力下降,但仍然是舆论的重要载体(新闻发布)。

●微博:大V退场、网红登场,电商娱乐盛行,但遇到大事件时仍是广场舆论中心。

●   全息媒体:多媒体舆论符号,传播载体和符号呈现多元化、多模态,包括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

  全效媒体:如今的媒体已渗透生活和社会,对人的影响也不局限于特定时间、空间的信息领域。同时,算法对舆论传播有较大影响。需要顺应社交传播的规律及智能传播的特点。

2.四全舆论

  “四全媒体”的存在引发了“四全舆论”的出现:

全员舆论:舆论主体“众声喧哗”。

全程舆论:舆论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瞬间发生、瞬息万变,引发了“舆情反转”“二次危机”等现象。

全息舆论:舆论传播载体和符号多元化,需要   在全媒体环境下,如何认识舆论和舆情,同时针对舆情有哪些基本方法论同样值得   包含事件层、议题层、心态层,尤其在议题层和心态层更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3.“时间”观:不做时间的鸵鸟

(1)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必须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2)从静止的“第一时间”到动态的“第一时间”

(3)心理机制:第一时间+全员媒体+全程媒体=公众期待

(4)期待得到满足=良好的初始沟通,得不到满足=坏的起点

(5)起点决定终点

4.“事实”观:用事实沟通

(1)供给结构与事实赤字:网络舆情不缺的是态度和情绪,缺的是事实

(2)用情绪怼情绪是下策;用态度堆态度是中策;用事实对态度和情绪是上策

(3)“事实”要注重以下几点:

●把握“发生了什么”和“我们做了什么”两点

●要回答疑问,有强烈的对象感(受众意识)

●注重公布细节

●用词精准,不要留出模糊性解读的空间

5.“陷阱”观:拒绝低级套路

  拒绝貌似正确的“套路”和“废话”,如“XX情绪稳定”“不明真相”“不信谣、不传谣”“临时工”“系统自动操作失误”等。

助教小贴士:

  蜜度信息企业服务事业部产品部副总监韩毅也以《全媒体时代下的口碑洞察》为题进行了分享。在景区口碑方面,韩毅分享了如何基于OTA、电商平台发现负面口碑,从而引导消费者舆论。在分享过程中,韩毅还借助口碑洞察平台——数咖,通过多个实际案例深度剖析消费者口碑。借助数咖,相关企业可以消费者为导向,帮助企业优化营销决策,提升口碑、优化产品、开拓市场,以便从源头化解舆论危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665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0520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