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代史和世界史怎么聊记第二届宋元与东亚
公益慈善北京中科在行动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00353303318890248&wfr=spider&for=pc年9月18—19日,第二届“宋元与东亚世界”高端论坛暨新文科视野下古代中国与东亚海域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工商大学召开。因琐事遗憾错过第一届会议的我,当然不愿再错过就在家门口举办的第二届。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元史研究室、宋辽西夏金史研究室以及浙江工商大学东方语言与哲学学院联合主办,邀请了全国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学者40余人参会,延续了第一届会议的规格与规模。与会者合影其实在规格与规模之外,“宋元与东亚世界”会议在主题和人员配置上很有特色的一点是,主办方会邀请中国断代史与世界史的学者讨论大致相同的主题。就本次会议来说,与会学者提交的论文,讨论的时代要处于宋元时期,内容要关照中国和东亚世界,最好还要涉及一点海洋的内容。由于这一主题早已事先拟定,我想在打开会议邀请函的那一刻,除了研究方向本就在此的学者可能稍显轻松外,其余的研究者——无论从事断代史还是世界史研究——大概都会感受到些许压力。拿我自己做个靶子来说,我平时主要研究宋代货币史,宋元、东亚、海域这几个关键词可能只和“宋”沾点边。那么我去参加这次会议,应该提交什么样的论文,其他学者的论文对我而言又该如何去理解呢?会议海报这恐怕是现有学科划分体系带来的负面影响之一。学科划分得越细,大家钻研得越深,但不同领域之间的隔阂也被拉得更大。不同领域、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们展开学术对话,也就变得更为困难。“术业有专攻”,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只有极少数兼具天分与勤勉之人才能达到。加强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之间视野、方法、知识上的交流,可能才是更为切实可行的途径。就宋史领域来说,邓广铭先生在上世纪提出“大宋史”这一学术研究理念,不是要求宋史研究者同时也要去做辽金史、西夏史,而是说在研究时要有全局眼光,注意到各王朝之间的互动联系。如果稍稍再外扩一些,考虑前后相邻的断代,以及同时期其他东亚国家的状况及其与中国的互动,那么研究呈现的内容甚至趣味就很可能有了新风貌。这次“宋元与东亚世界”高端论坛就为学者们提供了一次跨领域、跨学科交流的好机会。如何在东亚视域下展开学术研究和交流,如何从“新文科”的视角来加强各断代之间、断代史与世界史之间、史学与其他学科之间、史学研究方法与新技术之间的联系,恰恰是李军(浙江工商大学党委)和乌云高娃(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的致辞中最为强调的话题。浙江工商大学党委委员、副书记李军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元史研究室主任乌云高娃会议的分组和报告形式也充分体现了交叉互动的精神。主办方没有按照宋史、元史、世界史之类的领域分野来设置分组,而是把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穿插在了一起;不设分论坛,不分会议室,让所有与会学者都能听到报告者的发言,共同参加讨论。即使跨断代、跨学科并非那么容易,先听听看、聊聊天,应当也是一个不错的开始。会议现场与会学者的研究对象十分丰富,粗粗计之,大约就包括海洋问题、中外关系、全球史、经济史、文献学、政治制度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等等。再加上学者们都乐意在自己研究的基础上融合一些其他相近的研究领域,以呼应“东亚”和“新文科”,要准确分类归纳参会论文的内容恐非易事。就我个人的感觉而言,以下五个关键词体现得比较明显。海洋。海洋是本次会议最核心的议题,学者们提交的论文主要涉及地理概念、学术史和贸易等角度。刘迎胜(浙江大学中西书院)利用多种中外文史料,在主旨报告考察了古代中国西太平洋—北印度洋地理记录中“洋”与“海”的概念,说明了各“洋”的海域范围以及古人相关认识的形成历程。陈奉林(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的主旨报告分析了日本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成就、趋势和启示。他认为在过去的近百年时间里,日本学者针对海上丝绸之路的相关问题做出了多种探索,推出了许多有影响的著作,至今仍具有积极意义与借鉴价值。马光(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认为有关山东海洋史的研究成果,多
上一篇文章: 积厚成势稳进提质2022东坝区域发 下一篇文章: 教育我国课改需要进行反思关于第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7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