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创新论坛政策论坛专家汇集共话科技创

当前,世界发展的主流越来越依靠科技创新作为驱动,科技创新已成为人类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应对全球问题的有力的武器,世界各国纷纷把科技创新提升到战略发展的高度。但是,随着新的经济形态和全球化范式迎来的一些新的挑战,我们也越来越能感受到科技带来的一些断层所引起的负面影响。而科技政策作为影响和发展科技的一个重要的手段,自然而然在消弭断层中具有它独特的作用和地位。

6月3日,在今年浦江创新论坛的政策论坛中,聚焦“消弭断层:可持续创新的政策选择”,邀请到了国内外专家从政策角度建言献策,并与现场的观众进行了互动交流。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元

本次论坛由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元主持,科技部政策法规与创新体系建设司司长解敏,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胡志坚,本届浦江创新论坛主宾省代表、重庆大学副校长明炬,同济大学特聘教授、上海市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强出席并发表演讲。同时,美国布鲁金斯学会治理研究部主席DarrellWest、英国苏塞克斯大学教授EdSteinmueller也远程为大家带来主题分享。

科技部政策法规与创新体系建设司司长解敏

在主旨演讲环节,科技部政策法规与创新体系建设司司长解敏就“科技创新政策的进展与选择”为主题,向大家介绍了目前国家科技创新政策的总体情况,同时也指出了目前仍存在的问题。他表示,科技政策是科技发展与改革的一个需求和产物。通过40多年的发展与改革,中国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基本框架已经确立,而如何打通不同部门间对政策的理解断层等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是促进我们政策能够可持续的一个方面。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胡志坚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胡志坚分享的主题是:“‘双碳’背景下创新政策范式转型与思考”,介绍了创新政策的演变和转型以及“双碳”对创新政策的挑战。他认为,“双碳”本身其实核心的问题是一个自然演进的过程,一个创新体系或者一个创新政策的形成,也许需要更多释放出自我变化和相互适应的空间,而不是从上至下制定更精准的政策。而迎接“双碳”大趋势,需要全球共同努力。

重庆大学副校长明炬

本届浦江创新论坛主宾省代表、重庆大学副校长明炬的分享主题是“消弭断层:科技创新政策如何有效发挥作用”。他从一名基层的科技工作和科技管理者的角度,分享了自己在理解、思考科技政策影响消弭断层方面的认识与想法。他呼吁,各国应重视国内国际的政策改变,各国本身也要加速探索新的科技政策治理模式,构建全球科技新的政策体系,加快各国科技创新的协同合作,共同应对人类面对的挑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同济大学特聘教授、上海市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强

如今,我们处在一个很特殊的时代,科技创新的加速迭代在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的注入新的活力、提供新的模式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冲突和矛盾。同济大学特聘教授、上海市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强,在他的主题分享“新形势下科技治理的弥合之道”中和大家具体阐述了这些问题所在,并提出了建设性的解决方法。

此外,论坛现场还连线了美国布鲁金斯学会治理研究部主席DarrellWest和英国苏塞克斯大学教授EdSteinmueller,他们分别从目前的前沿技术人工智能和制度的变革两个方面讲述了科技政策如何更好的发挥作用。

现场提问交流

现场交流环节,面对观众所提问的“在未来的15年我们的科技政策改革主线是什么?”解敏表示,未来15年国家科技创新的方向非常明确,就是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要实现科技的自立自强,通过高质量的科技自立自强支撑我们国家的高质量发展。在这个明确的路线底下,我们的科技政策也是为了实现科技的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来展开。

在讨论到关于“向世界讲好我们中国的创新政策故事”这一话题时,陈强教授表示,目前,我国整体科技实力已经上了一个台阶,但是还不够强,离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但我们全社会研发投入的规模以及强度,在世界上比较靠前的位置。所以说中国全球的责任担当问题。在解决一些涉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问题上,我们有责任,有担当,而这就需要国际合作,因为现在很多重要的问题绝对不是靠一国之力就能够独自解决的,需要更加广泛的科技创新的统一战线。

“可持续创新的政策选择”,不仅仅是指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而进行的创新活动,也是指现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面临越来越多的道德约束和法律约束,这使得很多领域的创新都面临着怎么样实现可持续的问题。面对严峻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挑战,科技创新政策有责任以“消弭断层”为思路,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带回和谐与统一。

记者:管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680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0520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