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自然的人文价值2018中国生态主

白癜风诊疗规范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lff/140718/4428278.html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人类中心主义的发展,自然的人文价值逐渐屈居于自然的工具价值之后,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也未能避免这一趋势,对自然的人文关怀逐渐被我们遗忘。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逐渐深入,我国开始着手重塑自然的人文价值,这是年我国生态主义思潮的新动向。基本转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①。这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形态,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建立起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在我国的传统哲学理念中,早就有生态伦理的萌芽和发展,这些理念对社会的发展、中华文明的延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周易·贲卦·象传》中提到:“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天文是自然界万物,它是刚柔并济、阴阳相合的;人类的文治应该让百姓知道有所止(止乎礼);要观察自然界气候、季节的变化来指导人类活动,要推行人类文化、伦理秩序以教化世界。这是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基础。儒家认为,自然与人本来是和谐统一的,自然满足人的要求,赐予人们生活资料,“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天地之大德曰生”“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等理论就此而生。道家主张尊重天地自然,尊重一切生命,就是说,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佛家的缘起论则认为,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不能分割的,人们要了解事物的本质,必须将其置于整体中,任意割裂事物间的关系,就不能对其本性有正确的理解。但是随着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人类中心主义开始萌芽和发展起来,并逐渐影响了全球。人们开始相信,一切都应该从人的利益出发,让万物以人为中心并成为为自己服务的工具。我国也不可避免地经历了环境危机、资源紧缺等严峻考验。面对人民对美好环境越来越强烈的呼声,年的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中,我国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列为生态文明建设六项原则之首。同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开启了环境治理的现代化进程,为系统化、科学化地出重拳打击突出生态问题,为与自然和解、树立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表现出最大的诚意。我国的环境治理体系经历了深刻的变革:生态环境部的成立明确了环境治理的职责;环保督查“回头看”确保了环境督查的常态化;《年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要点》《加强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紧随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计划出台,史上最严的环境保护制度愈发完善。我国的污染防治技术也更加全面:生态环境部连发多条污染防治技术指南和污染源源强核算指南,内容涵盖多个领域的多个行业;互联网、大数据的应用,让环境监测可以做到各级各类监测系统的数据共享,有利于联动执法。与此同时,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的要求促使人们在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前提下,寻求发展之路。在思想观念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生态产品成为讨论的热点。上述环境治理的现代化成就,表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什么呢?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荀子·王制》中一段经典的“古圣王所制”来说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义:“圣王之制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鳝孕别之时,罔罟、*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②从中国传统哲学中寻求智慧,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心转向对自然的尊重、保护和顺应,借此来重塑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复归人文——美丽乡村和公园城市完美融合乡村承载着我国农耕文明的历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是众多传承至今的习俗和手艺的孕育所,也是很多中国人难以割舍的故土。我国的美丽乡村建设已经步入了标准化轨道: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中国美,农村必须美”;年5月发布的《美丽乡村建设指南》,使我国的美丽乡村建设迈入了新阶段。虽然我国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厕所建设和改造、农村污水处理、田园景观保护和修复等美丽乡村建设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留住绿水青山之后,应该思考的是“如何记得住乡愁”。建设美丽乡村,文化是内核也是软实力。如今的美丽乡村建设,振兴传统文化是关键。年4月,博鳌亚洲论坛中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探讨就提出了对“人”和“文明”的重视。年6月,在浙江省宁波市举办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城郊发展新时代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城郊经济研究会年会中,乡村文化与旅游是重要的论题之一。③如今,众多乡村以培育乡村的文化品质、挖掘和弘扬乡村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为核心,紧抓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对古代建筑、特色民俗、文化遗产等加以保护和宣传,让乡村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中勃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年底,在山西长治振兴村召开的第五届中国乡村文明发展论坛将“新回乡运动:乡村振兴的新希望、新路径”作为主题,这道出了乡村振兴的下一步趋势。有能力、懂农村、爱农村的人促成的新回乡运动必将让乡村文明更加充满希望。在乡村蓬勃发展的同时,一种新型的城市建设模式也进入了我们的视线。年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市天府新区视察时指出,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公园城市”的概念,为新时代我国城市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新时代的一种公园建设新模式,公园城市以“生态兴则文明兴”的城市文明观、“把绿水青山留给城市居民”的城市发展观、“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需要”的城市民生观、“历史文化是城市灵*”的城市人文观和“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城市生活观为特色,集中展现了具有生态文明时代特色的城市建设新尝试,是我国城市建设的一场实践革命。工业文明下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虽然有力地推动了城市的扩张,提高了城市的经济水平,改善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条件,但是由于非理性的城市活动频发,城市可持续发展受到了许多阻碍。这种情况在我国尤为突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观念让我们的城市规划仅仅以经济发展作为唯一标准,不科学、不完善的城市建设带来了交通拥挤、环境恶化、大拆大建等诸多问题。人们生活在一个个千城一面的钢铁混凝土塑造的城市里,却感到没有归属感、幸福感。城镇化要以人为核心,公园城市理念的提出,首先要求保证城市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敬畏自然、尊重自然的理念让城市发展在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中找到了平衡点,也为市民提供了宜居的自然环境和舒适的工作空间。第二,公园城市弥补了人们伴随着快速城镇化而缺失的人文内涵。公园城市和过去生态城市、绿色城市概念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格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571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粤ICP备1902532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