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苗蕾我的文学梦
改革开放的四十年,也是文学事业空前繁荣的四十年。这个时代是作家 的时代,这个时代也是作家应该用文学作品铭记下来的时代。——苗蕾
宿迁网讯(记者胡继风整理)在宿迁的文学界,苗蕾算是一个很活跃的人物:诗歌、散文、小说,样样都能写,而且还都写得很好,在《光明日报》《法制日报》《星星》《中国诗人》《当代小说》《厦门文学》等刊物发表作品上百万字。
同时,因为创作成绩突出,她还是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宿迁市公安文联副主席、宿城区作协副主席。
面对记者的采访,苗蕾要谈的当然是这个时代和她的文学梦。语如其人,语如其文,苗蕾的叙述朴实而亲切、从容而恬淡……
幼时,父亲常说我是个极聪明的孩子,会挑时间来到这世上。母亲也常常念叨,说我赶上了好时候。年出生的我,就如改革的春风一样,温暖着父母的心田。
幼年的记忆里虽没有锦衣玉食,但是温饱是没有顾虑的。常听父母闲聊时感慨过去的日子贫苦,要搁以前,我就得跟他们受罪了。虽然父母这样知足,但对于幼年的我来说,还是颇有微词的,因为一年到底难得吃上几回肉,也穿不上几件新衣裳。
随着改革的春风愈吹愈深,市场经济渐渐活跃起来,父亲也开始跟别人学做点小生意,渐渐地家里有了余钱,父亲便跟母亲商量送我上学。父亲是个读过书的人,当时在我们村里算是少有,就因为没赶上好时候,书读不下去了,只好回家务农。所以父亲比村里一些人家更看重读书这件事,同村很多比我大一两岁、甚至更大一些的孩子还在外面疯玩的时候,父亲已经把我送去上小学了。
父亲爱读书,出门办事经过镇上或县城就会买上一两本带回来。父亲的见识也与别人家的父母不同,他觉得读书很重要,特别是农村的孩子,想要洗净两脚的泥巴,只有读书一条路。
少年时的我很叛逆,也有一部分受那时农村大环境的影响,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可以村前村后的追打嬉闹,我就对父亲将我关在家里要求看书这件事很反感,甚至怨恨。趁着父亲外出务工或做农活之时,我就偷偷跑出去疯玩。父亲知道后,生气是免不了的,但是责罚又终究舍不得。就这样,我把该拼搏奋斗的大好时光多半都荒废在捉鱼摸虾、追蝴蝶粘蜻蜓等玩儿上,以至于连一个像样的大学也没考上。但是,我的作文却出奇的好,估计这也是跟父亲一直耳濡目染带头读书分不开的。我也一直有个梦想,将来当个作家,但是看当时的情况我的作家梦算是泡汤了。
幸运的是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形势越来越好,父亲的生意也做得顺风顺水,家里有了一定的积蓄。父亲决定拿出一笔钱来,给我选一所像样点的自费大学,父亲说会写文章的人蠢不到哪去,总会有一番作为。大学的生活相对中学时代轻松了许多,也过了青春叛逆期,开始学会思考和规划人生,更多的时候喜欢一人静静看书或发呆,做做自己的文学梦。书读的多了,视野也随之开阔,有时候受书中的文字情绪感染,会忍不住奋笔疾书一些心情小文。一次学校组织的校刊比赛,让我崭露头角,可谓一鸣惊人。这之后经常会有一些校内的文学社团邀请我参加活动,写作的激情也被进一步调动。
毕业了,工作自然选了与文职有关的,面试顺利过关。当我感激父亲对我人生的每一次正确导航时,父亲却总说是我赶上了好时候,不然他就是再有心也没有力助我。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蒸蒸日上,人们忽然发现生活不只有吃喝拉撒,还应该有些更高的追求,不然就显得很不完美。大家不再满足于仅仅为了生活而努力,开始讲究精神境界和自身的文化素养,再加上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运用,各类文艺网站、文学论坛应运而生,文学的春天悄然生发,于我而言可谓如鱼得水般欢愉。但很快却发现,看文学性东西和评论的人越来越少了,而那些类似快餐文化和鸡汤文却越来越被人们乐道。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写作陷入低谷,觉得文学时代过去了,以至于很久没有动笔,更没有一篇像样的文字作品。像所有甘于颓废的人一样,我把自己的文学梦放逐到了尘埃里。
直到十八大召开,之后习主席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传统文化,提到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自信,充分激活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传统文化和纯文学逐渐回温,人们在短暂的快餐文化带来的兴奋麻痹之后,开始更加注重精神文化和内涵文化。特别是十九大召开以来,关于文化提升软实力的论证在各行各业盛行,很多*务文化、企业文化应运而生,大有文化复兴之势。
作为一个文学爱好个体的我来说,似乎打了一剂强心针,我开始重新审视自我,沉下心来认真挖掘传统文化魅力,力求将中华礼仪、东方智慧内化于心,努力把传统文化与时代文化相融,不急于落笔,学会接受新事物,新的文化产物,取其精华,为我所用。正如 社会学家费孝通老先生所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我觉得我的文学梦正在路上,并坚信会越走越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3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