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彻看清好人主义的本质
来源
《人民论坛》杂志及人民论坛网(rmltwz)
转载请注明来源
“对共产*人来说,‘好好先生’并不是真正的好人。奉行好人主义的人,没有公心、只有私心,没有正气、只有俗气”,习近平总书记这一论断旗帜鲜明、发人深省。
好人主义在现实生活中极具伪装性,看起来与世无争,但实质上是对错误思想和错误行为的“容忍”,极易麻痹人的思想,有百害而无一利。那么,好人主义产生的根源是什么?《人民论坛》最新文章带你透视好人主义的虚伪面相,看清其本质及治理方法。
看清好人主义的虚伪面相
“好人主义”不是“好人”和“主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具有反语讽刺意味,专指表象上、形式上、虚伪的假君子、真小人。好人主义之所以被称为“主义”,是因为其是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本位主义相提并论的一种行为方式和生活作风,具有特定性、专有性与典型性。毛泽东同志曾经专门为好人主义画像,“因为是熟人、同乡、同学、知心朋友、亲爱者、老同事、老部下,明知不对,也不同他们作原则上的争论,任其下去,求得和平和亲热。或者轻描淡写地说一顿,不作彻底解决,保持一团和气”。好人主义在*内*治生活中常常表现为一种“好人哲学”处世观,在周围人眼中表现出“好好先生”的模样,极具伪装性,需要揭穿其面纱。
一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一团和气型。这是生活中最为典型的“好好先生”画像。“好好先生”这一典故出自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古今谭概》,描绘的是那种无原则、无底线的好人哲学。实践中有些*员干部也奉行这种处事风格,见谁都说好,不得罪任何人,这种表面上的和和气气、相安无事,实际上是对同志的不负责任。
二是“少说为妙”的息事宁人型。这类*员干部奉行平安哲学,醉心于“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的“太平官”状态,凡事只要涉及到责任,就想办法避开、绕开,生怕自己的一言一行招惹来不必要的麻烦,留下口实,引起他人嫉恨。“谨小慎微”是一种美德,但要区分不同的情况。在面对同事或领导的错误或违法行为时,不敢讲真话,怕受到打击报复而不作为,都是失责与失德的表现。这类人的“明知不对、少说为佳”“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不愿为、不敢为,只是短时间内把矛盾加了“盖子”,并没有彻底消除问题隐患。
三是“多栽花、少栽刺”的相互捧杀型。这一类型的好人主义奉行“吹捧文化”,做人没有原则、没有底线、没有立场,完全背弃“批评与自我批评原则”。在民主生活会上,这类*员干部对人对己只讲优点,不讲缺点。放空炮、讲套话,隔靴搔痒、避重就轻,使得组织生活流于形式,更无组织纪律性可言。这种对待工作失误和他人错误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行事风格,其实是一种“捧杀技”,贻害无穷。
四是“永不出头”的明哲保身型。这一类的好人主义秉承着中庸之道,擅长玩“太极推手”,认为“枪打出头鸟”。在工作中,一旦遇到腐败现象或不正之风,总想着绕道走,避其锋芒,小心为妙,这类人都非常爱惜自己的羽毛,唯个人利益至上。这种明哲保身其实并不能“独善其身”,只是因为不关涉其个人利益得失,别人的好坏与自己无关,属于典型的精致利己主义者。“好好先生是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是讲私情不讲*性、讲关系不讲原则的庸俗官风。其八面玲珑、左右逢源的背后,打的却是个人的‘小算盘’,算计的也都是一己私利——保住职位、搞好关系、留足后路、获得利益。”
五是“积攒人气”的左右逢源型。这种类型的老好人其实是想通过营造自身的好人人设,博取周围同事或领导的“好人缘”,实现自己绩效评估或民意测评的好结果。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曝光的一起案件就是这种情况,杭州市富阳区洞桥镇某村原*委书记王某某充当“好人”,套取元村集体资金,补偿受处分的干部何某某,后受到*纪处分。在选人用人领域,一旦把“唯内部选票论”“唯人际关系论”“唯群众呼声论”作为评判标准,就一定会导致有些*员干部苦心孤诣地钻营和伪装自己的老好人形象。这些人的处世之道就是广交朋友、营造圈子,坚信“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冤家多堵墙”,有的时候拿公家利益为自己铺路、送人情。
六是“抹灰和泥”的是非不辨型。这类*员干部的特点是凡事都不计较,一律“和稀泥”,可以牺牲原则,但不能得罪同事和领导。经常的口头禅就是“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对原则问题也搞一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手段,对违纪违法现象奉行“看破不说破、知人不评人、知理不争论”的官场生存哲学。这一类型的*员干部不是真的是非不辨,而是“揣着明白装糊涂”,骨子里其实是“大奸若忠、大恶若善”。湖南省*协原副主席童名谦就被中纪委点名,称其“老好人”实为老害人。作为*的十八大后第一位因玩忽职守而锒铛入狱的高官,他在庭审上辩称自己“没贪一分钱”,但正是在他的任上,他面对举报并没有及时严肃查处,而是继续奉行“好好先生”之名,居中协调、是非不辨、欺上瞒下,导致衡阳市发生严重贿选。“童名谦案”提醒人们,“老好人”式的是非不辨、没有原则,其危害丝毫不逊于腐败犯罪。
好人主义的产生根源
好人主义误人误事,害人不浅,一旦这种处世之道出现在*内*治生活和组织生活之中,不仅会扼杀共产*人的组织纪律、损害*的肌体健康,更会败坏*内*治生态环境。好人主义是个人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和明哲保身的庸俗哲学观所致,其产生根源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精致利己主义思想作祟,公家利益送人情。好人主义的“好”是有分别的,是表面上的你好、我好、大家好,但实质并不是为了他人好、大家好,真正的好处只留给自己,是一种市侩型的自我利益最大化。有些*员干部混淆了公与私的界限,在处理组织生活中出现的违纪问题或违法行为时,公私不明、情法混淆,不惜牺牲原则谋私利。为他人开脱、替他人抹事、行一个方便的目的显然在于图将来的利益交换或人情债务,是为礼尚往来地偿还“人情债”。
二是信奉传统庸俗人生哲学,明哲保身求安稳。中庸之道讲求的是待人接物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但实践中,有些*员领导干部把中庸之道庸俗化了,将其等同于“投机钻营”“见风使舵”“虚与委蛇”的厚黑关系学,认为官场之道“保全自己”才最安稳,对下级要哄着护着,对同级要让着包着,对上级要抬着捧着,保持一团和气,才能保证自己平安一生。这种“中庸之道”实质是一种官僚主义的体现,这类*员干部在工作中只务虚、不务实,做事情避重就轻、四处讨好。这类人是官场中的“老油条”“老狐狸”“滑泥鳅”,遇到问题就调头,不敢得罪人;看见责任就撂挑子,不敢为不愿为,宁可机会丧失,也永远不出头。
三是极力营造人脉圈子文化,广交朋友求上位。有些*员领导干部以“好人”形象四处逢迎,广结人脉资源,营造各种小圈子。同事之间称兄道弟拍肩膀,攀龙附凤讲派系。这些人经常以各种由头与他人建群、混饭局,以本家、同学、战友、老乡为名号四处建群拢团,搞圈子文化。一旦小圈子、小团体形成利益共同体,这些人就会相互勾结、拉帮结派、排斥异己,排挤和打压那些敢说真话、坚持原则、坚守正义的*员干部,从而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结局,败坏*内*治生态。
四是考核监督机制成效不彰,清静无为不担责。为什么好人主义屡禁不绝,总会在某些**机关内部潜滋暗长,总能找到其生存空间?这与少数地方考核监督制度真空或监督失位不无关系。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强身治病、保持肌体健康的锐利武器,也是加强和规范*内*治生活的重要手段。但是好人主义把相互批评变成相互吹捧;民主生活会因好人主义而变味,有的只追求形式化、表面化;有的谈心谈话制度不走心,变成假谈、空谈,成了可有可无的差事应付。有的*员干部秉持着“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的心态,所谓的“清静无为”实际上是一种逃避主义,不敢担当和作为。究其根源,还是理想信念蒙上了灰尘,思想路线出现了模糊。“好好先生”私心太重,就会罔顾人民利益,时时处处以自身利益为考量。而一些地区、部门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和监督问责,奉行好人主义的*员干部也极少被追责。从现实来看,一些地区、部门的考核监督机制“脱实向虚”,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一团和气,不是真正的团结,而是缺乏*性原则的表现,最终只会消解奋进的锐气,丧失创新的勇气。
如何根治好人主义?
一是强化理想信念教育,补全思想之钙。好人主义能在**部门中找到栖身落脚之所,归根结底还是一些人的世界观、人生观这个“总开关”出现了问题,从而导致理想信念动摇,*绩观、价值观严重扭曲变形所致。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会决定其外部行为,要想从根本上改变人的认知,必须强化道德教化的作用,这就需要从思想源头消除主观认识上的错误思想。一方面,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首要任务,坚持不懈强化理论武装,毫不放松地加强*性教育,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另一方面,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和发扬*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加强*性修养,提升道德境界,不做老好人,而要做老实人。
二是整治圈子文化,净化*治生态。拔除好人主义的*瘤,彻底根除好人主义滋生的土壤,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惩治圈子文化,防范小团伙的一团和气、小圈子的沆瀣一气,从而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治生态。一方面,用好民主生活会制度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有效的整风武器,遵循“团结—批评—团结”的工作方针,弘扬整风精神,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员领导干部应严肃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实事求是,讲*性不讲私情、讲真理不讲面子,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严肃认真提意见,满腔热情帮同志,让“好好先生”无处遁形。另一方面,开展专项思想教育整改活动,以典型事例曝光、主题报告会、座谈会等形式向*员干部讲清楚好人主义的危害,让广大*员干部认清“好好先生”的真面目,有的放矢地破除好人主义现象。
三是完善正向激励机制,端正用人导向。老好人排挤老实人、劣币驱逐良币的一个重要原因也在于一些地区、单位的干部选人用人机制有问题,从而导致“唯选票”“唯测评”“唯人缘”的“好好先生”总能混得风生水起、步步高升。而那些敢碰钉子、敢于直言、踏实做事、本分为人的老实担当的*员干部反而成为单位内部不合群的人、领导不待见的人。久而久之,破窗效应一旦形成,老实人必然会被淘汰,老好人的作派反而为人所效仿。破除这种效应,必须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一方面,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的要求,要把区分优劣、奖优罚劣、激励担当、促进发展作为干部考核工作的基本任务,针对那些干事创业精气神不够,拈轻怕重、患得患失,不敢直面矛盾、不愿动真碰硬,不担当不作为的*员领导干部,一定不得予以重用和提拔。另一方面,深化落实《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确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大力选拔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的干部。同时要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错误,鼓励干部勇于试错、担当有为。
四是补齐制度实施短板,强化监督问责。如果在实际工作中,能干的不如不干的、干得多的不如干得少的,干得好的不如干得不好的。最后的结果只能是“鞭打快牛”,使能者多劳、庸者清闲,导致“快牛”负重不堪。如果*员干部的考核只注重同事意见、领导评价、人缘好坏,那么必然会导致好人主义盛行,“好好先生”一路顺风顺水。这就需要:一方面,完善*绩考核制度,引导*员干部树立正确*绩观,防止只重形式、面子工程的不良工作作风,重点惩治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突出的好人主义问题。另一方面,把监督问责作为克服好人主义的一把利剑。《中国共产*问责条例》第七条明确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予以问责:“全面从严治*主体责任、监督责任落实不到位,对公权力的监督制约不力,好人主义盛行,不负责不担当,*内监督乏力,该发现的问题没有发现,发现问题不报告不处置,领导巡视巡察工作不力,落实巡视巡察整改要求走过场、不到位,该问责不问责,造成严重后果的。”保证监督问责的有效性,必须层层传导压力,分级负责每一块责任田,做到有权力不放纵、有问题必追究,达到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从而实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成效。
选自《人民论坛》杂志5月下
原标题
透过好人主义的虚伪面相看本质
作者
吉林大学行*学院教授、博导王立峰
新媒体编辑
王思楠
原文责编
贾娜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3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