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华资本两三事
文
杨旭然
编辑
王方玉
出品
tide-biz
“你不管把多大数量的驿路马车或者邮车连续相加,也决不能得到一条铁路。”
熊彼特是经济学家中推崇技术创新的代表人物,他以创新理论解释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在他看来,创新是一种革命性的变化,也意味着毁灭。在无数个类似铁路对马车的毁灭过程中,经济得到发展,并实现“经济实体内部的自我更新”。
胡祖六对于熊彼特的理论推崇备至。他曾公开表示,“中国如果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拥抱熊彼特式的增长”。
和其他知名投资人不同的是,胡祖六是更加科班和 的经济学研究者。他曾是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曾担任过瑞士日内瓦-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首席经济学家。
身份变成春华资本创始人之后,他把对创新的理解变成一个个投资案例。在大多数时候是成功的,除了在蚂蚁金服上令人尴尬的搁浅。
但在释放自己在*商两界能量的同时,人们对于春华资本的存在却抱着一种有意无意的忽视——或者这正是胡祖六想要的低调。
我们可以在相当多的互联网“大厂”投资案例中,发现春华资本和胡祖六的身影,那意味着一张张代表巨额财富的船票。从上市之前的阿里巴巴,到广为人知的对百胜中国的投资,再到对喜马拉雅、滴滴、兴盛优选的投资等等。
近期,胡祖六 的动作,是花掉亿元买下美赞臣在中国的业务,切入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市场。在此之前,春华资本还投资过另一家乳制品企业君乐宝。
这看起来与“注重创新”的投资方向并不相同。和高瓴对于水泥、电梯、乳制品的投资类似,这是在追逐创新与成长的同时,去寻找某种“守成”的投资逻辑,是兼容创新与守成的策略。
用一句广为流传的话概括就是,投资那些能够改变世界的企业,和那些无法被世界改变的企业。而胡祖六本人,似乎也从来没有做过任何关于只投资创新型企业的承诺。
01与阿里的微妙关系
有人开始质疑春华资本是“寄生阿里巴巴”。这显然是低估了胡祖六作为一名经济学家、投资家的水平和能力。
年,高盛将手中持有的50%阿里股份全部套现,卖了万美元。
这笔投资开始于年,当时的投资额是万美元。如果高盛当初没有卖出而是把这部分股份拿到现在,那么其价值将达到约亿美元。
高盛当时主要的决策人是私募部门的亚洲区主管林夏如,胡祖六担任的职务则是高盛集团大中华区合伙人。
胡在这笔投资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至今我们无从得知。但通过仔细观察这笔投资、阿里巴巴对自己早期融资经历的传播“定调”,以及后期马云对春华资本和胡祖六的态度,我们不难发现几个细节:
1.蔡崇信拉来了自己的“老乡”林夏如,但林投资万美元,拿走了早期的阿里巴巴高达一半股份,这是极其强势的表现,据称当时马云的心理价位是万美元卖10%股份;
2.在后期关于阿里巴巴的资料、回忆式的内容中,林夏如都是一个比较少见的名字,甚至连高盛对阿里巴巴的投资都通常语焉不详,大多数人都更熟悉软银、雅虎对阿里的投资,这很有可能源于阿里高层对高盛投资过程的不满——低价获得大比例股份,又在互联网危机时期迅速卖出。
3.马云与胡祖六保持了相对密切的联系,阿里巴巴/蚂蚁金服都与春华资本有多层次的合作,春华资本成立后的 笔大额投资就是阿里巴巴,胡祖六本人也任职蚂蚁金服的独立董事。
从这些细节中,我们可以尝试着还原出当时林夏如、胡祖六两人(也有可能是高盛官方与林、胡两人之间)对于处在创业早期的阿里巴巴抱有不同的态度。
林夏如目前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
胡祖六曾说:
“九十年代初,互联网开始异*突起的时候,我就非常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3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