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届北京文艺论坛举办,创作者和评论家
11月16日,第十九届北京文艺论坛举办,论坛以“传承与发展:新时代北京文艺的文化使命”为主题,旨在助力推进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打造“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建设“演艺之都”,为促进首都文艺新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此次论坛为期两天,系统梳理和总结新时代北京文艺发展脉络和历程,分析近年来文学艺术创新创造的优秀成果,深入挖掘北京文艺创作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充分发挥文艺评论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作用。
把握新时代北京文艺新形态
北京文艺论坛由北京市文联主办,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北京市文艺研究与网络文艺发展中心承办,本次论坛分为开幕式、圆桌对话两部分。
开幕式上,北京评协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教授王一川致辞表示,新时代北京文艺取得了长足进步,产生了自身的文艺新形态,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上迈出坚实有力的步伐,拓展出京味文艺、京情文艺和京风文艺等新风貌,由北京拉动的中国式新型现实主义文艺范式臻于成熟,北京舞台表演艺术借助“大戏看北京”品牌和“演艺之都”建设的推动尽力发挥创意才情走出新路,以“北京大视听”“京产电影”“京产剧”等为标志的视听综合艺术在全国产生了显著的引领效应。他说,当前北京文艺的文化使命在于,如何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传统背景下,让进入新时代十年来的北京文艺新形态继续生长和壮大。未来应当进一步研究和把握新时代北京文艺新形态,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的北京文艺发展和中国文艺发展,作出北京文艺家应有的新建树。
北京市文联*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陈宁在致辞中表示,当前,北京市要打造“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建设“演艺之都”,不仅需要优秀的文艺作品,也呼唤高质量的文艺评论。打造北京文艺评论矩阵,提高文艺评论的专业性和影响力,强化文艺评论引导助推功能,是新形势下对文艺评论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她说,下一步,北京市文联将围绕“演艺之都”建设的*策要求,建立文艺评论与文艺创作常态化对话机制,推动文艺评论与创、排、演、宣全流程互动,完善线上线下文艺评论协同机制,充分发挥文艺评论批评引导作用,更好地助力创作繁荣和文艺发展。
聚焦北京文艺发展新趋势
圆桌对话部分,探讨的话题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分为“北京文学的新角度与多维呈现”“影视作品的新成果与实践路径”“戏剧艺术的新突破与创造转化”“舞台艺术的新趋势与融合发展”“网络文艺的新元素与类型探索”“造型艺术的新视野与当代表达”“文化产业的新业态与发展创新”“青年评论的新思考与价值引导”八个单元。
不同艺术门类的创作者和评论家,在圆桌论坛对话中围绕新时代的北京文艺传承什么、怎样传承、发展什么、怎样发展的核心问题,展开跨门类、跨学科、跨领域的理论对话,反映了北京文艺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
“我们的作家在这个时代走进了社会生活,走进了人的思想情感和精神的深处。”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北京评协原主席孟繁华认为,北京作家石一枫新作《逍遥仙儿》接续了新世情小说传统,显示出他强大的文学书写能力。而80后作家孙睿新作《扣绿2》在人性的最深处打捞出最动人的、最柔软的东西,这是非常难得的。
“今年的国产电影显现出了一个特别明显的趋势,叙事能力得到了一个极大的提升。”北京评协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所长赵卫防提及,京产电影《流浪地球2》《满江红》《消失的她》《坚如磐石》等,不再追求纯粹的视听冲击,而是回归到叙事本身,“尤其是一些主旋律电影,叙事扎实,刻画人物鲜活独特,突破了主旋律电影的概念化和公式化。”
“新京味电视剧,实现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北京市文联签约评论家、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研究员高小立盘点道,新京味电视剧在汲取传统京味电视剧文化精髓后,以更为开放性的国际视野,更具开拓性的创新观念,注入了更加鲜活的时代审美精神,“新京味电视剧体现了地域性文化、人文精神、文学性、创新引领的意识,以及具象与意象的情景营造,写实性与写意性融合的一个多样性路径。”
期待以新的维度书写北京
在圆桌对话中,专家、学者直击问题,发出呼吁,提出建议,为北京文艺发展出谋划策,
高小立认为,新京味电视剧的发展不能局限于四城九门,需要放眼走向世界,“四合院、大杂院这些题材不是不好,但是在艺术创作上忽略了北京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所具有的现代化气质。”她直言,要将目光更多锁定新北京人,体察近千万新北京人对北京作出的贡献,反映他们的苦辣酸甜。同时要利用北京丰富的作家资源、文学资源,挖掘更具时代意义的影视作品。要搭建一个剧本平台,让更多优秀电视剧剧本被影视公司看到,为新京味电视剧的创作注入更多的动能。
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张莉看来,城市地理风貌对于新时代北京的写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度,但她在编《散文中的北京》过程中,却明显感到年以后书写北京的散文较少。“很少有作家意识到这些巨大的新的北京建筑对于北京生活、北京人的影响。”张莉认为,新北京作家的写作,应该呈现新的事物、新的风物、新的人际关系。
放眼世界,用心感受生活,重建与生活的关系,与会专家、学者形成共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陈福民呼吁,希望作家写得慢一点,“要认真观察,认真分析现实生活背后所包含的*治结构、经济结构的变化。”他表示,创作者是固守还是往前走,需要有所发现,这是一个艰苦的学习过程,不会一蹴而就,但它值得,“因为其背后的风景特别生动,特别美好。”
对此,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教授李洱和《中国作家》副主编付秀莹都不约而同地回应道,文学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处理自己的问题,“我们需要不断发现北京,发现自我,期待以新的视野、新的维度书写北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5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