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如何看待美国对中国的金融制裁中国首

科学抗白北京中科技术精湛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97097796936715459&wfr=spider&for=pc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

植信投资研究院秘书长邓志超

年9月10日

目前和未来一个时期,中美摩擦进一步升级的概率正在加大。各界普遍担心美国会对中国发动全面的金融制裁,而制裁的焦点可能主要集中在美国能否将中国排除在SWIFT系统之外和冻结中国的美元资产这两个问题上。本文将主要讨论上述三个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理解金融制裁可能存在四个误区

关于金融制裁,目前可能存在四个认识上的误区。一是金融制裁的对象仅限于金融机构。金融制裁从字面上来理解,似乎是仅针对于金融机构的限制,但事实并非如此。美国金融制裁的主要方式是限制被制裁实体的金融活动,特别是对被制裁实体在金融机构开立的账户及其相关的资金往来进行约束,所以也可以将“金融制裁”理解为对金融活动的制裁。因此,被制裁实体既可以是金融机构,也可以是非金融企业,还可以是自然人,甚或是*府机构。从国际上已有的诸多案例来看,金融制裁的主要对象往往是非金融企业和个人,制裁发起国通过对这些被制裁对象的支付、交易、结算等金融活动进行限制、甚或是账户和资产的冻结,最终达到打击被制裁实体的经济活动能力的目的。

二是金融制裁的影响局限在金融市场。将金融制裁理解为仅针对金融机构,就很容易误认为金融制裁的影响也只在金融市场中。例如某国对另一国发动金融制裁,被制裁国的外汇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就会受到冲击。但金融是经济的血脉,金融背后是经济活动,一旦某国被金融强国金融制裁,不仅有来自金融市场的即时冲击,还会有因为金融制裁而无法完成跨境支付结算所导致的进出口贸易萎缩,更可能有因为担心国际*治风险而取消的国际投资等实体经济方面的影响。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制裁所带来的影响通常是全面的。

三是金融制裁对于制裁发起国而言只有收益没有成本。国际金融制裁最初的出发点是通过金融手段切断诸如恐怖主义、洗钱等危害国家安全的资金流通渠道。而近年来金融制裁越来越多地沦为金融强国对竞争对手国进行打压的战略工具,目的是赤裸裸的损人利己。由于具有压倒性优势,通常认为金融强国发动金融制裁似乎只有收益而没有成本,实则不然。当两国经济联系不太紧密,特别是金融强国自身经济体量远超金融弱国之时,金融强国通过放弃本来就不太紧密的局部经济联系和有限的经济利益,以金融制裁威胁金融弱国按照其意愿行事,确实可以做到“利大于弊”,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弊”。但当两国经济联系高度紧密,且规模上较为相近,发起金融制裁所引发的相应损失和由此带来的世界经济连锁反应,以及金融制裁与反制裁而可能引发的长期动荡都是金融制裁难以忽略的真实成本。面对这样的对象,实施金融制裁就非常有可能“两败俱伤”甚至是“得不偿失”。如此之高的成本是制裁发起国不得不事先认真考量的。

四是金融强国可以随心所欲地发动金融制裁。金融制裁发起国在发动金融制裁时自身利益也可能同时受损,还往往会遭到被制裁国激烈的反制措施,反过来损害了自身利益;制裁还可能伤害到第三国,引起相关国家的反对和反制。所以,发达国家国内通常对发动金融制裁设置了明确的前提条件和系统的启动程序,尤其是全面金融制裁的实施,以保证“如无必要则审慎使用”。这就意味着,围绕着一国金融制裁的决策往往会有一系列成体系的配套规则。特别是当金融制裁的范围从一个点扩大到一个面,制裁发起国和全球治理机构都有一定的约束机制。

二、美国对中国发动全面金融制裁存在五大障碍

随着针对华为、中兴、TikTok、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16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粤ICP备1902532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