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巴拿马村见证华人奋斗史环球网

编者的话:在广州花都区,“巴拿马村”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一个称谓。它不是一个村子,而是一批村子。在这类村子里,很多人要么直接移民去了巴拿马,要么在巴拿马有亲人。如果说中巴两国多年来的关系经历了风风雨雨,那他们就是主要的参与者和见证者。近日,《环球时报》记者走进了当地一个“巴拿马村”。(右图为该村孩童骑车经过一栋新建的旅巴华侨的楼房。)

环球时报记者探访“巴拿马村”

据记载,中国人最早在年3月30日抵达巴拿马。他们是契约华工,被送到巴拿马修铁路,其中大部分为广东籍。在这些广东籍华工中,不少人是花县(现广州花都区)人,以致如今当地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巴拿马亲戚。其中,花山儒林村、狮岭旗新村是典型代表。

走进儒林村,《环球时报》记者首先看到一栋栋新建或正在修葺的楼房。这些楼房和当地房屋不同,绝大部分是三层小洋楼,墙上有雕花,有西式柱子,屋顶还有花园。这些楼房大部分院门紧锁,留下门口的春联在风中飘舞。

在一栋新楼旁的一家裁缝铺门口,一位大姐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你顺着路走下去,每家每户都有(在巴拿马的)。这些新建的房子,都是他们赚了钱回来建的。”这位大姐说,这些村民基本上都是一个带一个过去,做餐馆,开杂货铺,干什么的都有。她自己的孩子在镇上上班,之所以没出国是因为不认识人,没人带。而且她觉得在国外赚钱也是一样辛苦,需要起早贪黑。

说话间,一位老人骑着车从旁边经过。这位大姐赶紧指着他说:“就是他,有4个孩子在国外。”记者拔脚就追,最终在一个麻将铺子里找到了他。

70岁的罗*池每天下午都会到村口的娱乐室打麻将。说是娱乐室,其实就是一间草棚,里面摆着几张八仙桌和板凳。罗*池有5个孩子,4个在巴拿马。十几年前,大儿子出了国,之后把弟弟妹妹也带了去。大儿子在那里开杂货铺,很辛苦,每天早上起床工作,晚上十点钟才关门。

“他们逢年过节也不回来,因为如果人不在那里,没人打点生意。”罗*池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中国人在巴拿马很勤劳。当地人喜欢消费,周末经常出去玩,开派对、跳舞,客观上给华人提供了做生意的机会。罗*池和老伴儿去年在巴拿马待了3个月,觉得语言不通,生活不自在,于是不打算再去了。他还表示,他的子女以后会回到村里,“老了肯定要回来度晚年,这是中国人的观念。”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观念,有的华侨把自己的小孩也送回来上学,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有一些出生在巴拿马的孩子,因为从小在当地接受教育,普通话和汉字都不熟练,父母会把他们送回来学习一阵子中文,再接回去。

年,一些华侨筹资多万元人民币,重新修缮了村里的小学。学校门口挂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儒林华侨小学”。据说,最多时,学校里有近30个巴拿马华侨的孩子就读。▲

一个家族的移民史

中国拉美发展促进基金会会长丘永全的祖上,也是19世纪中叶从花县去的巴拿马。那个年代,大部分华人漂洋过海去修筑铁路,工作无比辛苦,还面临疟疾、*热病等威胁。之后,幸存者开始做生意,慢慢融入当地社会。后来,又有很多华人对挖掘巴拿马运河做出贡献。

丘永全告诉《环球时报》记者,70年前,巴拿马曾有过一段排华的时期,“巴拿马人白种化”催生不鼓励华人与巴拿马人通婚的歧视性移民*策,于是他的祖上带着全家人回到广东。

年,丘永全的父亲在朋友帮助下又去了巴拿马,之后一个一个地将家里人带过去。“那个年代,村里人有机会都往外面跑,去国外打工”,丘永全说,很多人通过香港去巴拿马,也有人先去哥伦比亚这类免签国家,之后偷渡到巴拿马。

“我是在年7月29日去的巴拿马,当时还不到12岁。”丘永全说,那时华人依然受排斥,只能开杂货店、洗衣店或者中式餐馆,其他生意都做不了。

刚到巴拿马,工作特别辛苦。丘永全家里开了一个小杂货铺。跟别的华人一样,他们是家族企业,全家上阵工作。丘永全白天上课,下午放学回来还需要在店里帮忙,跑腿,卖东西,清理货物、货架等,每天干到夜里。

丘永全感觉到有一小部分当地人对华人怀有歧视。并不是种族歧视,因为巴拿马本身就是移民国家。他觉得当地人尊重富人,歧视穷困群体。“当时有些人,尤其是小孩子,看到华人就叫他们‘猴子’,因为中国南方人比较矮。”

随着中国的发展,丘永全感受到了变化。他看到华人遭遇的限制逐渐被打破,开始慢慢从经营小生意往别的领域发展,当地社会对华人的态度也慢慢变好。“年奥运会之后,巴拿马的小学甚至在英文和西班牙文之外,开始有中文学习的课程”,丘永全说。

年从广东花县移民巴拿马的廖展良,如今是巴拿马华侨华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他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华人移民巴拿马有几个比较集中的时期,比如上世纪80年代,年之后移民的人就比较少了,因为中国国内发展越来越好。廖展良说,由于最早一代华人的后裔跟当地人差不多,对他们的具体状况不是很了解,但后来的华人移民所从事的行业有着明显的“时代差别”,最开始是开商店、开餐馆,后来做建材生意,再后来有人做地产。但华人做的多是小生意。

丘永全说,很多二代和三代华人已经开始从*,一些人在运河工作,做到管理局副局长。他提到,巴拿马运河拓宽工程的总指挥*华昌,就是第三代华裔。▲

“更多人知道了巴拿马”

巴拿马总人口约万。丘永全说,官方数据显示华人有15万,“但我们估计有20多万甚至30万”。著有《约会巴拿马》一书的《长江日报》高级记者余熙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他写进书里的数字是30多万,经过了中国外交部相关部门审定。

余熙去年5月去过巴拿马,他通过调研发现,当地华人的祖籍地主要是广东的中山、花县、恩平、鹤山等地。让他欣慰的是,当地众多侨团整体上比较团结与和谐、华人凝聚力较强,跟他在欧美国家看到的情况不太相同。究其原因,可能跟当地华人来源地比较集中,多是某个村、某个县的有关,相互间知根知底,愿意相互照应。

余熙说,他抵达后第一站就赶往当地有名的侨团之一——中国广东花县(花都)同乡会,接着与巴拿马城及卫星城的众多侨团交流,还去了华人的企业、农场。“当地华人的共同反应是,在巴拿马好赚钱,‘货到就能走’。”

在巴拿马,华人中有很多生意人,而中巴建交无疑会为他们的对外交流和生意带来便利。丘永全在巴拿马有自己的食品加工厂,生产面包并在当地销售。他经常回中国购买器具、机器,多的时候一年回四五次。中巴建交后,他在当地建立了一个协会。“我们团队里有中国拉美统一促进会的总会长,有巴拿马国立科技大学校长,还有经济学家等,希望能在交流和合作中帮上忙。”

廖展良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年中国大陆在巴拿马设办事处后,华人的签证麻烦得以解决,从这个层面看,中巴建交对他们影响不大。但受建交影响,巴*府对华人变得更友好,本来,每五年一次的大选,华人手中的选票就越来越受重视。他认为,未来中国人在巴做起事来会更方便,原来不了解、不知道巴拿马的人现在熟悉了,去投资的人会越来越多。

巴拿马*府的态度也让华人受到鼓舞。余熙说,今年6月13日中巴建交的消息宣布后,他迅速收到来自旅巴华人的大量庆贺信息。他了解到,当地侨界欢欣鼓舞,几个大的侨团包下酒楼庆祝,而巴拿马总统则带着副总统兼外长、旅游部长、首都巴拿马城的市长,来到中国餐厅与华侨一同庆祝,这种场景在以往、在别的国家都是很罕见的。

实际上,由于地理位置重要,国内*局稳定,巴拿马这些年从周边吸引了不少华人移民。丘永全说,据他估计约有4万到6万人。被吸引的还有中资企业,由于委内瑞拉等国经济不景气,不少公司选择转战巴拿马。

在巴总统巴雷拉刚结束的访华行程中,中国贸促会组织了一次中巴企业家论坛,岚桥集团董事长叶成参加了这次会议。他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两国这次签署了将近20份涉及各领域的合作协议,“把中巴关系迅速推向全面合作的新阶段,更多的企业将因此受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405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粤ICP备1902532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