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读懂这6条经典古训,人生越活越自在

人民论坛哲思,用灼热的观点启迪思想,用温暖的文字抚慰心灵。每晚九点三十分,带你看清世界,认识自己,慢品人生滋味。流水不争先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无常形,顺势而为,为而不争,方达所愿。“不争先”不是不求上进,而是尊重自然规律,不破坏均衡,不因小失大、迷失自我。就像流水一样,水慢慢地流淌,它不去争先后,而是在一点一点地积攒自己的力量。细水长流,以待迸发。经验要靠经历才能获得丰厚的积累。智慧不是一蹴而就,通过思考感悟后,循序渐进,拥有发现细微的慧眼,待到力量充足,一击而破。人有众过,而不自悔《论语》中有这么一句话:“小人无错,君子常过。”意思是,小人永远觉得自己没有错,错的是别人,君子常常反省自己的过错。事实上,越是层次高的人越是内求,越是层次低的人越是外求。越是无能的人,越是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四十二章经》中说:“人有众过,而不自悔,顿息其心,罪来赴身,如水归海,渐成深广。”事情做不成功,遇到了挫折和困难,或者人际关系处得不好,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反躬自省,凡事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反省是一个自我解剖的过程,当我们愿意面对真实的自己,向内看自己,实时改正自己缺失的地方,我们就拥有了自我超越的勇气。嗜欲深者天机浅一个人的欲望过多,就会相应地缺少智慧与灵性。玩物丧志,贪欲败身。生活中贪财、贪权的人,没有不迷失心智的,而迷失心智,正是祸害生命的开始。一个人如果不以事业和修养为重,不懂得节制欲望,随时都会陷入可怕的危机。没有自制力的人不足以谈人生。善欲人知,不是真善《朱子家训》有言:“善欲人知,不是真善。”真正的善良,不贪图回报,不计较得失。否则就成了以善易善,把善行当做一种交易,折损了善的光芒。《礼记》中记载了“不食嗟来之食”的典故:春秋战国时期,齐国闹起了饥荒。有个名叫黔敖的人,为了博得好名声,就去路上分发食物给灾民。黔敖生怕别人不知道他在“做好事”,故意对着行人大声叫嚷:“不要钱的食物啊!快来吃吧!”有位灾民经过,黔敖一把将人拦住,用一种高高在上的语气说:“喂,叫你呢!过来吃!”他本以为灾民会对他感恩戴德,磕头拜谢,谁知灾民瞪了他一眼,说:“我宁可饿死,也不会吃!”善良不仅仅是施予,更是尊重。不戳破他人的难堪,不炫耀自己的善行,才是真正的善良。真正了解“为善最乐”的人,心中挂念的并不是名利。抱着一颗功利的心去做善事,内心的计较远大于收获的快乐。为善而不求人知,默默增长的是你的福报和德行。否则,行善反而成了牵绊烦累的事了。今日我处顺境,预想他日也有处逆境之时曾国藩在写给弟弟的诫语中说:“今日我处顺境,预想他日也有处逆境之时;今曰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以盛气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孙。常以‘恕’字自惕,常留余地处人,则艰难少矣。”做人给别人留余地,就是给自己留后路。没有人保证一生得意,说不定有一天,拉你一把的,正是你嘲笑的人。和别人相处,要处处忍耐,不能像飞蛾扑火那样,使得自己失去了退路。这样,生活中有什么快乐可说的呢?少事为福,多心招祸福莫福于少事,祸莫祸于多心。一个人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没有烦心的事,一个人的灾祸没有比疑神疑鬼更可怕的了。常言道:与其多心,不如少根筋。是非的根源往往在于人的多心,多心不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相处。只有那些整天奔波劳碌、琐事缠身的人,才知道无事一身轻是最大的幸福。只有那些经常心如止水、宁静安祥的人,才知道猜疑是最大的灾祸。本期编辑

王思楠资料

京博国学、儒风大家、洞见;图片来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695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0520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