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春海科创企业不要朝下卷,应该朝上卷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公益抗白 http://baidianfeng.39.net/a_jiankang/171128/5882730.html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副会长、交控科技董事长郜春海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副会长、交控科技董事长郜春海表示,作为科创企业应该知道如何变成创新的推动者、行业的领军者和标准的制定者,出海的探索者。我一直在说不要朝下卷,应该朝上卷。不要在国内卷,应该到国外卷一卷。

郜春海认为,建立标准化的体系,要跟国际接轨,要走出去的时候,一定去形成能让别人能理解思维体系,所以这是非常关键的。

郜春海表示,我们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过程是很痛苦的,并不是说把我们中国标准翻译出来就OK了,更多的可能是在这件事出来之前,十年或者二十年,就得去参与。标准,一开始就是几个人一块写的,写到后来形成国际标准,它其实是一个非常长久的过程。”

以下是郜春海发言实录:

尊敬的各位来宾,感谢论坛给我机会,跟大家一块分享一下。我来自交控科技,也是科创板第一批上市的。上市协会也作为整体的上市协会单位,所以近期我们针对科创企业如何走出去做了一些调研和讨论,今天拿出来跟大家一块分享和探讨。

我觉得上市企业到去年为止整个上市公司一共多家,当然到今天可能多家了。其中,科创企业大概五六百家。大家都说我们现在是科技创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我们有时候也在定义,什么叫科创企业?因为我们只有把科创企业的特点给它确定下来以后,才知道下一步怎么发展。我们问得最多的问题,是你这样的技术到底对人类有没有贡献。我们很多技术,其实都是没什么用的,觉得很高大上,其实对人类社会没什么促进作用。我们被问得更多的是你这样的技术怎么促进人类发展的要求?

第二,他问到的是我们这样的技术,你是不是自己拥有的核心技术?我们很多技术是“拿来技术”,这里面涉及背后的问题就是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我们很多走出去,其实走不出去的时候,走着走着,我们还不知道就给堵在外面,所以这里面有核心技术的问题。

第三,其实我们拥有整个研发测试和制造的平台,特别是应用技术。应用技术,其实我们很多技术是试出来的。大家可能都觉得马斯克好像这个火箭,他上去一次、两次、三次都爆炸。我觉得很多的应用技术,我们需要更多的验证测试平台让它试验。

第四,昨天晚上,这个论坛评了那么多上市公司,评了奖,我觉得还得有一个独立第三方,我们很多公司都是在说自己的技术好、多牛,但是没有一个第三方去证明。昨天我们大会请了德鲁克管理学院作为评选的整个第三方,整个公平性和信任度就大大提升,所以这个技术也是一样。

第五,客户价值。我们很多东西技术很好,但是技术到产品、到最后用户手上,技术只解决了1/3的问题。我一直在提三个1/3:技术攻克只做了1/3的事情,做的产品又是1/3,到了最后用户说好的时候才是走完了1/3。

第六,我们老说我们的技术是世界领先或者证明是未来的方向。这个技术到底是不是方向,不是你自己说了算。看三年、五年以后是不是后面有一堆人跟着你走,如果跟着你走,你一定是引领方向;如果不是跟着你走,你自己走到死胡同,你肯定就是唯一的一个人,世界上肯定就是领先的,所以我觉得这个也是误区。

最后一个,作为科技企业,你得有一个持续创新。持续创新说起来容易,其实难度是非常大的,你得有持续的投入。

我把这七个作为科创企业的特征。

作为交控,我觉得它是一个很细分的,我们做的轨道交通,地铁的自动驾驶和调度指挥的系统,这样一个安全控制系统。年成立,年7月份上市。

这里面四大块,作为科创企业应该知道如何变成创新的推动者、行业的领军者和标准的制定者,出海的探索者。我一直在说不要朝下卷,应该朝上卷。不要在国内卷,应该到国外卷一卷。

从交控角度说,我们作为一个代表,现在五百多家科创企业,现在也是有这么一个,我从四个方面给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我觉得要深入了解国际通用的语言和底层文化。其实我们要走出去,昨天听了几位嘉宾说,我们拿产品直接出去卖东西,倾销那种时代已经出去了。我们这个时候应该是走出去的时候,要本土化,跟当地共同发展。首先,我们要了解大家在想什么,他的文化、他的语言体系、他相关的。

第二,我们一直在中国,因为我们做轨道交通的,可能我们觉得中国的轨道交通做得很牛了,或者我们有一些基建狂魔了。我们觉得更多的我们做了很多中国标准,但我们并没有把中国标准国际化,其实国际上真的不知道我们、不认识我们。我一直在说中国的标准,有那么多标准,但是有几个是英文版的?有几个能让人看得懂的?我觉得这是一个国际化的过程。

第三,我们做了很多项目,我们在国内做得很好,但是在国外我们没有更多的示范项目。我们现在做技术的一定要有示范,在国内做了一些示范工程请大家来看,但是我们在国际上花多大精力建示范工程,一定要把示范工程建在人家家门口去,而不要建在我们自己的家门口。

第四,由产品输出到本土化功能发展,从这个方面:首先是文化的问题,这个问题要走出去,一定要了解他。其次是法律法规。我们走出去碰到很多的问题,就是法律法规的问题。我们还有政策的问题,还有商务的问题,这里面有很多的教训,也有很多的经验。其实在整个上市公司里面有的做得很好,有的也确实是损失还是比较惨重的。再次是中西方文化。我觉得这给我一个启示。德鲁克学院的嘉宾说他强调的,在他的论著里面很多提出来,它的企业国际化,国外欧洲也好、美国也好,再小的企业,三个人企业的时候,他强调的一定要是国际化。等到中国的企业更多的是什么?先把自己企业做大做强才想国际化,其实那个时候很难的。你要做到一定程度,你要想掉头,形成自己企业文化、形成自己体系的话,很难改变。在这里面,他强调:第一是文化。第二是你的使命是什么,我去是卖你东西还是赚钱,还是帮助你去解决你的困难?我觉得这个使命还是非常关键的。第三是你的客户价值,到底给客户带来什么样的价值。

最后还有一个,其实德鲁克在这里面特别强调本土化,他强调我管不了你中国企业管理的事,但是我会把一些理论告诉你。然后你拿回去,根据你的结合起来,形成你自己本土化管理的思路去做。最后一个,我觉得是人性化。我们很多的政策也好,很多想法也好,如果你违背人性,其实很难走下去,只能得到一时的这种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做了一些实践,包括怎么样把他的管理思路引到跟国内进行中西结合。

第一,我们企业一定要做企业文化。我有一个体会,我们做完了这个企业文化,国际上很多公司一看,看到你尤其企业文化的这些术语,你做事的方式跟他观点一致的时候,我觉得那种信任,真的我觉得是由衷而来。企业文化不是挂在墙上,挂在墙上叫口号,感受到的是文化。

第二,搭建市场营销体系。我们去了,一定要营销。中国更多的是销售,没有营销,其实营销跟销售是两个概念。

最后一个,让我们做更多的企业,要去学习,要去培训,要去培养。你既然到人家那个地方去做市场,你一定要培养他本土化更多的人才。

另外,建立标准化的体系,要跟国际接轨。自己所有的思路都建成中国的标准、中国行业标准,但是国际上到底在想什么?如果你在中国做事情没关系,但是要走出去的时候,一定去形成能让别人能理解思维体系,所以这是非常关键的。

第三,我们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过程是很痛苦的,并不是说把我们中国标准翻译出来就OK了,更多的可能是在这件事出来之前,十年或者二十年,就得去参与。标准,一开始就是几个人一块写的,写到后来形成国际标准,它其实是一个非常长久的过程。

第四,国际化项目,我们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请国外的客户到中国来看,他看完了,对他下定决心去购买是有一定的顾虑。如果我们在国际上相关的海外做一些示范工程,因为他知道这里面我没有法律的问题、没有政策的问题、没有商务的问题,所以在这个方面我建议大家更多要去打造一些国际化示范工程。

最后一点是如何要逐步转变思路。我们其实不是简单地卖东西,或者在那儿设一个厂,在那儿生产一个东西。我们这几年变化还是比较大的,社会责任的问题,你和当地的经济是不是能够结合的问题,你能不能解决他就业问题,你能不能提升他员工生活的问题,这点也是给我们一个大的挑战。

最后,我觉得从科创企业来说,我们一直在产能输出,我觉得那个时代真是一个伪命题。落后的产能再往外输出,是没有机会的,唯独自己原始创新的东西,才有更多的竞争力,才能走的更远,才能和世界上真正地去接轨。

我就分享这么多,谢谢大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66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0520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