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常规,全力形成一批国际领跑优势学科
「本文来源:文汇报」医院牵头建设并运行了长三角(上海)医院。本报记者袁婧摄■本报记者唐闻佳“进入21世纪以来,医疗新技术、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领域已取得的多项创新突破,正是通过持续不断的临床技术精进和医学科学创新实现的。”复旦大学附属医院院长、中科院院士樊嘉日前出席复旦大学“建设‘第一个复旦’”开幕动员论坛时表示,医院已构建全新的科技创新体系,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打造国际顶级医学中心。数字赋能“跃升”,打造全场景覆盖医疗应用的服务新生态圈创新是医学高质量发展的灵魂。樊嘉表示,医院,提高医疗服务能力、疾病诊治水平、保障生命健康是第一要务。当前,医院的全新科技创新体系主要落在“四个注重”:注重整合科技资源配置、注重临床需求问题导向、注重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注重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在科研创新方面,医院把鼓励技术创新、促进转化、开展临床研究作为重中之重。年,该院专利转化26项,签约总金额.2万元人民币。”樊嘉介绍。进入新时代以来,人民对医疗的需求也在发生改变,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指引加快医疗服务和医疗管理数字化转型。据悉,医院正以5G、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为切入点,打造全场景覆盖医疗应用的服务新生态圈,医院智慧化,再到医学智慧化的层级跃升。医疗智慧化如何实现?中山模式提出“”战略,即建设1站式中山智慧医疗生态圈;树立“以患者为中心,以疾病为中心”的2个理念;明确“人性化、功能化、智能化”3个定位;构建“患者孪生、医生孪生、院区孪生、管理孪生”4重孪生。这其中,融合5G的医联体数据协同创新平台,将实现医院不同院区同质化管理,更有效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效率;数字孪生智慧医疗生态圈可从全局角度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为医护、患者、管理三方提供全场景的智慧服务;医院数据的融合和集成处理,将进一步开发出影像质控、辅助诊断等多种医疗应用,实现医疗的智能化。例如,在肝癌的诊疗上,医院已建立人工智能辅助问诊——肝癌AI应用市集系统,建设有早期肝癌筛查、肝病知识图谱、影像智能算法、诊疗方案推荐、预后分析等多个模块。在医院智慧化方面,医院打造了院内院外无感知、线上医院模式,包括在智慧门诊、智慧病房、新型医疗技术、远程医疗及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引入大量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智慧服务已覆盖了医院院前、院中和院后服务全流程。对接长三角,医院智慧化进一步助推区域医疗同质化进程,医院牵头建设并运行了“长三角(上海)医院”。另据了解,医院还在进一步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落地落实。例如,借助AI技术赋能临床诊断,有效提高医师读片的效率和质量;VR/AR为外科医生提供虚拟现实的模拟训练方式,显著提升手术的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海量的医疗数据经AI筛选分析,将为临床诊疗和科研创新提供高价值的信息支持。创建国家医学中心,全力攻关关键医学问题“面对当前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参与全球创新竞争、在生命健康领域取得重大科技突破,医院应该承担的使命。”樊嘉称,医院积极创建国家医学中心,按照“边建设、边产出”的工作思路,把院企合作、攻关突破医学“卡脖子”“临门一脚”问题作为内涵,把上海国际医学科创中心和青浦新城院区建设作为硬件,已起草相关建设方案,得到主管部门的支持和认可。医院的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将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医药卫生领域重大科学问题,努力破解影响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难题,以满足重大和疑难复杂疾病临床需求为重点,瞄准尖端医疗技术、国际前沿技术,重视平台学科、交叉学科建设,率先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打破常规,形成一批在医疗技术、医疗质量、临床研究等方面领跑国际的优势学科,从而建成国际顶级的医学中心。
上一篇文章: 第六届中国连锁节独角兽观察1天衡医疗 下一篇文章: 三维上肢康复机器人全球首发人民资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8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