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年轻人选择在互联网隐居

来源

《人民论坛》杂志人民论坛网(rmltwz)转载请注明来源人类社会全面进入数字化时代,网络空间已成为继个人心理空间、公共文化空间之后,一个全新的数字精神空间。面对数字技术的普及和广泛应用,有人积极拥抱、雀跃欢呼,有人犹豫彷徨、驻足观望,有人忧心忡忡、抵抗反对。近年来出现的“数字极简主义”“反技术依赖”“网络隐居族”等,就是“技术抵抗”的典型代表。他们强调极限简化数字技术使用,有的通过使用“老人机”“功能机”将推荐算法等数字技术从自己的生活强制剥离。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理性应对这些现象和问题?一起来看《人民论坛》的最新文章。新技术快速发展带给我们什么?数字极简主义是年美国学者卡尔·纽波特在《数字极简主义:在嘈杂的世界中选择专注的生活》一书中首倡的概念,旨在通过对当前信息滥觞的反思与批判,强调人不应被技术所绑架,技术与工具应当为人服务,由此提出极限简化数字技术使用、减少技术对人生活和心理的影响。豆瓣小组“反技术依赖”则认为,普通民众对数字技术及其平台日渐依赖,使得自身能力退化。目前豆瓣小组“数字极简主义”“反技术依赖”等成员数量均已数万,这充分说明其理念已受到一定程度的社会认同。在此风潮中,“网络隐居”日渐成为一种代表性的社会实践,网络隐居者们在网络空间只浏览不留言、只搜索不转推、只私信不点赞,通过使用“老人机”“功能机”将推荐算法等数字技术从自己的生活强制剥离,试图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网络空间的依赖,在网络世界与现实社会之间建立一道“防火墙”。从极简使用、反技术依赖到网络隐居,反映出当今社会正对数字技术的负面效应采取某种程度的一致社会行动,而其“冰山一角”之下则是更深层面、更大范围的社会心理:对于新技术的快速迭代、加速发展、广泛应用给个体造成的困扰、侵扰,甚至对既有社会秩序和社会结构的冲击所引发的社会忧惧。首先是心理层面对精神家园失守的忧惧,即个体对于自身心智在面对数字技术大潮时能否“守脑如玉”的恐慌。人类自文字发明以来就矢志不移地追求着更渊博的知识、更丰富的文化、更充盈的精神世界,这种技不压身、多多益善的认知已经刻入人类的心理基因,然而互联网的普及却使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知识过载和信息海啸,这势必导致个体的心理应激和社会心理的共同抵御。其次是社会层面对结构和秩序失稳的忧惧,即在数字技术改造生产生活的磅礴力量之下,对社会关系、社会结构乃至社会秩序重塑的警惕与不安。二战后世界多数国家进入了长期的社会稳定和发展繁荣阶段,渐次形成了较为稳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但近年来国际大变局、疫情大流行等一系列因素打破了这一稳定状态,而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乃至滥用则被认为是引发变局的关键。如美国政治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大断裂: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指出,互联网的普及与西方社会的高离婚率显著相关;“信息茧房”“沉默的螺旋”等概念的广为传播,使得大众形成了对数字技术的预防性厌弃;政治机器人操弄选举的舆论渲染,俄乌冲突网络战的大行其道等种种事件,也使大众笃信:造成社会失稳的是数字技术,而不只是使用技术的人,对技术的批判和反击自然而然汇聚为一种新思潮。最后是文化层面对时代转型的忧惧,即在革命性技术推动历史转型进程中,人类社会整体走向何方的终极拷问。这种拷问在人类社会中并不常见,因此格外令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665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05205号-3